受人均收入、醫療水平影響,我國放療設備滲透率仍然較低,每百萬人口的放療設備數目僅為美國的1/7。
受生活方式、環境的變化及工作壓力的增大等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癌癥的發病率不斷攀升,2022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在《國家癌癥中心雜志》(JNCC)上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約有406.4萬例新發癌癥病例,以及241.35萬例死亡病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超過1.11萬人被診斷為新發癌癥,平均每天有將近6600人不幸被癌癥奪去生命。
腫瘤治療主要分為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其中放療作為癌癥的主要治療手段,其對癌癥治療5年生存率的貢獻度約40%,僅次于手術。
但我國放療滲透率仍然較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0%-60%的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接受放射治療,這一比例在歐美國家已經達到60-70%,但目前在中國僅為24%左右。
我國放療滲透率低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放療設備不足,二是醫療人才缺乏。放療設備主要包含其中包括醫用直線加速器、伽馬刀、射波刀,螺旋斷層放療、質子重離子設備等。其中醫用直線加速器和伽馬刀為國內產品數最多的兩個細分領域,也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兩個領域。
01、醫用直線加速器:進口占比超95%
據醫械數據云查詢,截至2022年8月,我國共有58件放射治療設備有效注冊產品(按照《醫療器械分類目錄》05放射治療器械-01放射治療設備統計),其中醫用直線加速器28件,占比48.2%,伽瑪射束遠距離治療機15件,25.8%。醫用直線加速器產品注冊數在放療器械位居第一,但整體市場滲透率仍然十分低。
數據來源:醫械數據云
《2019 年中國大陸地區放療人員和設備基本情況調查研究》顯示,中國 2018 年每百萬人配置加速器的臺數為 1.5 臺,低于 WHO 推薦的 2~4 臺標準,更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每百萬人口 6-12 臺的水平。
醫用直線加速器利用微波電場對電子進行加速以產生高能X射線和電子線,具有劑量率高、照射時間短、照射野大、劑量均勻性及穩定性好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全身多部位原發或繼發腫瘤的治療。
根據加速能力不同,醫用直線加速器可以分為低能機和高能機,其中高能機適用范圍更廣泛,能夠覆蓋深層腫瘤以及表淺腫瘤,而低能機則主要覆蓋深層腫瘤。
目前我國本土企業主要集中在低能機領域,高能機市場主要由外資品牌把控,其中瓦里安以及醫科達市場占比均超40%。據醫械數據云查詢已披露的品牌與金額數據結果,2021年醫用直線加速器市占率,瓦里安高達47.44%位居第一,醫科達為40.99%,安科銳7.77%,三者市場份額合計超95%,本土企業聯影醫療以及新華醫療位列四、五,市場份額合計約為3.3%。
數據來源:醫械數據云
目前我國本土企業在醫用直線加速器的研發進度上遠遠落后于外資企業,此外在關鍵部件如磁控管上仍然依賴進口,主要參與者有新華醫療和聯影醫療。
新華醫療醫用加速器主要覆蓋了高中低能領域,據醫械數據云查詢,目前新華醫療共有3件醫用電子加速器有效注冊產品,為產品獲批數量最多本土企業,2019年3月獲得我國第一個高能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聯影醫療目前有2件醫用加速器有效注冊產品,2021年市占率為2.81%,在加速管、多葉光柵已實現自研自產,但整體技術水平與外資企業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02、伽馬刀:已實現進口替代
伽馬刀(鈷60治療機)通常由鈷60放射源、源容器、防護機頭、準直器、治療床、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可用于立體定向治療(SRT)和立體定向體部放療(SBRT),其具有精度高、安全可靠、副作用少、自動化高等特點,近年來,隨著精準醫療市場發展,伽馬刀市場需求逐漸釋放。
與醫用直線加速器完全由外資品牌把控的局面不一樣,伽瑪刀是當前放療設備中,產品技術與國際差距最小的領域,國產品牌占比超90%。據醫械數據云查詢,截至8月,我國共有15件伽瑪刀有效注冊產品,其中國產品牌13件,占比87%,進口產品2件,占比13%。國內獲有產品注冊證的企業有瑪西普、奧沃醫學、海博科技等。
其中,國產品牌瑪西普市占率超50%,位列第一,據瑪西普2020年公司年報顯示,其年內裝機量為9臺,均價為1133萬元,全球累計裝機量110+臺。此外,國內的代表企業還有奧沃醫學,它是中國首家也是世界第二家頭部伽瑪刀的研發企業,于1995年自主研發出中國第一臺伽瑪刀。
我國放療滲透率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隨著腫瘤治療人數持續增長和放療技術快速發展,放療設備行業未來市場空間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值得發力的重要市場。但要打破放療設備三巨頭“瓦里安、醫科達、安科銳”的把控,實現進口替代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