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介入賽道具有高增速的剛性需求端——手術量大、術式種類多、市場增長快,政府也在大力建設腦卒中中心,以及單價較高的產品和巨大的國產化空間,近兩年受到資本青睞。僅2021一年融資金額15億,賽道企業包括健適醫療、禾木生物、歸創通橋、心凱諾、泓懿醫療、深圳麥普奇、微密醫療、勵凱科技和美諾微創等。
業內普遍認為,現階段神經介入行業所處的市場環境、資本環境和政策環境,使得其有極大可能性復制冠脈支架的國產替代之路。
01
根據Fortunes Business Insight數據,全球神經介入市場2018年達到22.6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42.8億美元,CAGR為8.3%。2019年,美國神經介入手術中的取栓術普及率達到11.8%,中國只有1.7%,整體滲透率也只有2.3%。但這不意味著中國神經介入手術的普及緩慢。從2015年到2019年,中國神經介入手術數量,從4.29萬臺增加到12.41萬臺,年復合增長率為 30.4%,隨著腦卒中等疾病的增長,預計這個數字會在2030年增加到215萬臺。滲透率可達35.8%。
▲中美神經介入手術滲透率對比
市場空間大、增長速度快、有上游技術驅動及國家支持使得神經介入這個市場吸引了眾多醫療器械公司進入。據統計,有二十多家創新器械公司入局其中,吸引了60家以上投資機構進場。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我國神經介入市場主要還是由國外品牌:美敦力、強生、史賽克等外資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80%)。
但自1999年起,伴隨著指南更新、療法滲透率提升、材料醫療器械創新網升級,中國國產神經介入企業,逐漸成功研發出彈簧圈、微導管、取栓支架、密網支架等產品,并且產品也在持續迭代升級。截至2022年2月國信證券統計數據,中國目前已有5款取栓支架、9款球14款遠端通路導管和32種微導管獲得NMPA批準上市。其中彈簧圈是最早獲得批準的國產神經介入產品,也是最早開啟國產替代的單品。
▲中國神經介入部分重點產品上市時間?
圖源:國信證券
02
神經介入賽道可分為出血和缺血兩個領域,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又包含顱內狹窄。據灼識咨詢統計,以中國為例,2019年三者的手術臺數大致為6.5萬臺、3.8萬臺和2.9萬臺。
▲?神經介入產品分析?
圖源:國信證券
對于發展成熟的出血類市場而言,目前90%以上出血性腦卒中仍使用彈簧圈進行治療,密網支架作為新興的治療方式目前占比不10%。國內已上市的可脫式彈簧圈總共22款,其中國產已實現7款上市。但由于醫生對彈簧圈的質量極其敏感,在動脈瘤手術成籃、填充、收尾三步驟中,國產彈簧圈大多只能用于要求最低的填充環節,這也導致了雖然有多家國產彈簧圈上市(沛嘉、維心、微創神通等,其中加奇已經上市10年),但進口產品的市場份額仍在85%以上;密網支架由于術式較新、醫生存在較長學習曲線,產品開發難度也相對大一些,目前獲批廠家很少,臨床上以美敦力和微創神通為主。
而對于市場較大的缺血類產品來說,雖說已有尼克醫療(被健適醫療收購)的Reco支架取栓系統、歸創通橋的“蛟龍”取栓支架、心瑋醫療的Captor取栓系統以及心凱諾的SkyFlow血栓切除器械等4款國產產品進入市場,但另外9款均來自國際公司。美敦力的Solitaire FR支架是目前中國乃至全球使用程度最高的取栓支架,也是缺血類取栓支架的標桿。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8年我國神經介入器械中彈簧圈和機械取栓器械國產化率僅為6.1%和5.4%,占據國內市場的80%的仍舊是美敦力(Solitaire),愛德華,史塞克(Trevo),強生,Penumbra,MicroVention,雅培等國外醫械巨頭。
神經介入重磅產品微導絲、微導管等因其具有極高的技術門檻,外資幾乎占據93%以上的市場份額。
▲部分國內神經介入公司產品管線
03
雖然國產的市場占有率不到10%,但國內神經介入賽道正處于快速資本化階段。微創醫療、沛嘉醫療、歸創通橋、心瑋醫療等國內領先企業已有多款神經介入產品上市。2021年四家企業神經介入管線營收分別為:3.76億元、0.95億元、1.12億元、0.9億元,同比增長79%、145%、460%和517%。
(一)微創醫療:體量最大
微創?醫療(00853.HK)于1998年成立。旗下共有8個主要業務板塊,包括心血管介入、骨科醫療器械、心律管理、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心臟瓣膜、手術機器人和外科醫療器械業務。其神經介入的代表性產品有:國內首個獲準上市的Tubridge 血管重建裝置,于2020年獲得市場認可并快速增長;顱內覆膜支架系統 Willis?為國內首個批準上市的同類型產品;?獲得歐盟CE、美國FDA的NUMEN?彈簧圈栓塞系統打開了國際市場;以及APOLLO? 顱內動脈支架系統和Bridge? 支架以及 U-track? 顱內支撐導管系統等。
2021年公司收入7.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55億元),同比增加20%,其中神經介入2021年營收約0.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5%,漲幅主要得益于其血流導向裝置、彈簧圈栓塞系統、椎動脈雷帕霉素靶向洗脫支架系統、顱內支撐導管系統及顱內動脈支架系統
(二)歸創通橋:管線齊全
歸創通橋(2190.HK)成立于2012年,其神經產品線覆蓋五大類別:缺血性、出血性、顱動脈、狹窄、血管通路,是國產管線最齊全的企業之一。其核心產品有蛟龍取栓支架、顱內動脈瘤栓塞彈簧圈等,6款已注冊、5款臨床注冊中,兩款產品CE獲批,且多款產品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獲得優先上市,預計2025年底前還將有15款神經血管介入產品獲批。其獨特的“BADDASS”全套取栓方案在國內外臨床研究中呈現優異性能。
2021年公司營收1.78億元,同比增長543.9%。神經介入業務增長勢頭強勁,全年營收增長463%至1.12億元。其中取栓支架、顱內支持導管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41.5%,其顱內動脈瘤栓塞彈簧圈和顱內PTA球囊擴張導管占2021年總收入的15.8%。
(三)沛嘉醫療:多點布局
沛嘉醫療(9996.HK)成立于2012年,于 2020 年 5 月在港交所上市。是一家長期深耕中國高速增長經導管瓣膜治療及神經介入手術醫療器械的領先公司。沛嘉醫療有兩大業務板塊,介入瓣膜業務和神經介入業務,神經介入業務涵蓋腦血管介入出血類、缺血類、通路類產品。出血類產品獲批的有 Jasper 顱內可電解脫彈簧圈、Presgo機械解脫彈簧圈;缺血類產品獲批的有 SacSpeed 球囊擴張導管;通路類及配件產品獲批的有 Presgo 微導管、Presgo微導絲,Jasper 電解脫儀和易必達導引導管,目前還有多款產品處于在研階段。旗下子公司加奇生物是國產中首個將自主研發的彈簧圈栓塞產品在國內商業化的企業,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夠生產全套顱內動脈瘤栓塞介入產品的國產公司,產品布局已涵蓋神經介入主要應用,龍頭優勢明顯。
2021年公司總營收約1.37億元,同比增長253.2%,營收增長主要來源于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及血管通路產品。細分來看:出血性產品同比增長52.3%,占神經介入業務總營收的54.2%;缺血性產品同比增長596.2%,占神經介入總營收的20.6%;血管通路產品同比增長1094.3%,占神經介入總營收的24.9%。
(四)心瑋醫療:風投青睞
心瑋醫療(6609.HK)自創立到上市以來共獲得了6輪融資,目前估值近34億元。其發展模式主要圍繞著神經介入賽道構建產品和技術的護城河。旗下神經介入產品管線涵蓋五大類:預防類、缺血性、出血性、顱內動脈瘤和通路類。2021年,在神經介入治療器械四大賽道主流產品中,心瑋醫療已有11款獲得國家藥監局審批,并有兩款產品獲得FDA的510K認證;除此之外,還有3款神經介入產品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4款產品進入注冊評審階段。目前已經上市的產品有CAPTORTM取栓支架、Extraflex遠端通路導管及SUPSELEK微導管,加上即將上市的封堵球囊導管,組成了取栓套裝的豐富管線。其中大名鼎鼎CAPTORTM取栓支架是國內首款獲得國家藥監局審批的多點顯影取栓支架,近期備受矚目的CAPTOR與美敦力Solitaire的專利官司,心瑋醫療最終取得了勝利。
2021年財報顯示,心瑋醫療全年營收9008.9萬元,同比增長517%,其營收大幅增長受益于取栓器械、遠端通路導管、顱內球囊擴張導管、頸動脈球囊擴張導管“取栓器械四件套”,以及顱內動脈狹窄治療器械。
04
在當下看來,國內神經介入行業的前景十分可觀。但不可忽視的現實狀況仍舊存在,國外大廠的專利圍剿,技術創新的難度,產品研發和審批的漫長時間線,巨大的資金投入等,都是賽道內企業面臨的關卡。
中國與歐美國家,處于完全不同的市場階段。后者因為應用多年,在技術積累、認可程度、產品代際上,都有著更深的積淀。因此在神經介入器械的領域,雖然國產與進口產品在療效與安全性方面已無顯著差異,但目前市場仍舊是國際大廠的天下,國內神介企業產品的落地仍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