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賽諾醫療(688108.SH)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收1.93億元,同比下降0.81%;歸母凈虧損1.62億元,同比下降23.6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1.65億元,同比下降22.66%。
賽諾醫療2022年持續虧損。此前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虧損1.31億元、1.0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1.35億元和1.11億元。
在冠脈支架執行的首個年度的2021年,賽諾醫療的總收入為1.94億元,同比下降,暴跌約41%;凈利潤也由上年的0.22億暴跌至-1.33億,這是公司自2016年以來首次虧損。
以此來計,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歸母凈虧損5274.5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5431.06萬元。
集采未中標 規模效應未能體現
賽諾醫療將虧損歸結為“期內,公司冠脈支架產品仍在集采范圍之外且疊加疫情的嚴重影響,產品銷量較低,公司實際產能利用率仍處于較低水平,產品規模效應未能體現,同時產品單價同比大幅下降,導致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并疊加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同比增長等因素綜合影響所致。”
2020年11月,冠脈支架以700元左右的平均中選價格和93%的平均降幅,成功破冰,成為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第一單”。但賽諾醫療并未在本次集采中中標。
原因在于,賽諾醫療在售的主要產品BuMA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系統,采用不銹鋼支架平臺、完全可降解藥物涂層及獨家專利涂層技術,占國內冠脈支架市場份額約11%。不幸的是,這款產品不在本次帶量集中采購范圍內,相關文件明確指出本次集采的冠脈支架為:鈷鉻合金或鉑鉻合金,載藥種類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
這對于嚴重依賴冠脈支架收入的賽諾醫療來說,無異于是當頭一棒。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根支架,將登陸A股不久的賽諾醫療“套牢”。
業績受損 又遇清倉式減持
與慘淡的經營業績相對應的,是公司股東清倉式的減持。自2020年11月起,賽諾醫療的大股東們從未停止減持的步伐。在公司剛剛IPO上市時,前十大股東持有公司超過70%的股份,截至2022年3季報,前十大股東僅持有公司約44%的股份。
據不完全統計,兩年多以來,賽諾醫療大股東減持套現的總金額達9.84億元,而賽諾醫療的總市值也不過長期徘徊在30億上下。
當前,賽諾醫療通過加強了球囊產品銷量,簽署市場營銷獨家戰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增收。但有業內人表示,由于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被切走,賽諾醫療想在短期內翻身的可能不大。而未來賽諾醫療能否依靠球囊等產品逆轉局面尚未可知。
據其2022年中報,冠脈介入醫療器械是我國血管介入器械中發展最成熟的細分市場。冠脈介入器械各細分領域在市場空間、進口替代率和競爭格局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整個行業仍存在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隨著本土血管介入器械廠商的崛起、企業市場推廣和醫生教育的加強,該領域產品的滲透率將不斷增加,驅動整體冠脈介入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伴隨高值耗材帶量集中采購的逐步推進,國產冠脈介入企業有望實現以價換量,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長期來看,控費降價、規范渠道將是大趨勢,同時也為冠脈介入器械快速發展帶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