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采購疾馳于耗材領域,持續沖擊著醫療器械市場,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行業變革。2022年,集采快速沖進全新賽道,擊碎了諸多的不可能。在壓縮價格水分的同時,也迫使企業提高效率,尋找創新機遇。
01
開展新批次耗材國采,擴大地方集采覆蓋品種
2023年1月12日,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22年和近五年醫療保障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醫療保障工作。

集采方面,會議指出,2022年持續推進藥品耗材集采,第七批藥品集采平均降價48%,脊柱類耗材集采產品平均降價84%,胰島素集采中選結果落地。
據了解,2018年,國家醫保局正式成立。過去五年,國家組織集采7批29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3批4類耗材平均降價超80%;疊加地方聯盟集采,累計降低藥耗費用超4000億元,擠壓了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通過談判降低新藥價格,250種新藥平均降價超50%并納入醫保報銷。
會議要求,2023年要持續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開展新批次國家組織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擴大地方集采覆蓋品種,實現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合計達到450個。引導新冠治療藥品合理形成價格。
會議強調,把推進藥品耗材價格治理作為醫保改革發展的最大共識點,堅持機制性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
據賽柏藍器械觀察,截至目前,國家組織高值耗材帶量采購已開展三輪。2020年,支架國采轟動全國,均價從1.3萬元左右降至約700元,平均降幅93%。2021年骨科關節國采,中選率達92%,中選人工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人工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達82%。
2022年骨科脊柱國采,平均降幅84%。脊柱耗材產品系統復雜,占脊柱手術量1/3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術,其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3.3萬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其中,一些知名外資品牌每套平均價格從6萬元降至4800元左右。技術最新的胸腰椎微創手術,其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近4萬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用于治療壓縮性骨折的椎體成形手術耗材,每套平均價格從2.7萬元下降至1100元左右。
此外,地方聯盟耗材集采品類不斷拓寬。2022年以來,種植牙、骨科創傷、肝功生化試劑、心臟電生理、口腔正畸、吻合器、神經介入類彈簧圈、神經外科、外周介入等耗材,陸續傳出集采消息。其中,部分耗材集采已順利開標。
非醫保支付且由民營醫院主導的種植牙集采,在今年1月11日開標。本次集采匯集的需求量,約占國內年種植牙數量(400萬顆)的72%。擬中選產品平均中選價格降至900余元,與集采前中位采購價相比,平均降幅55%。
02
加大基金監管力度,開展大數據監管試點
帶量采購通過以量換價,壓縮價格水分,降低了耗材價格。而在另一方面,通過各類監管,耗材濫用等情況也得到改善。
會議指出,在廣大參保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的同時,藥品“帶金銷售”的空間持續被壓縮,越來越多藥品生產企業走上重創新、重質量的發展新路。醫保基金監管初步形成對欺詐騙保的強大震懾,輔助用藥、高值醫用耗材等被濫用的情況初步逆轉,助推醫療衛生事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據觀察,與高值耗材相關的騙保問題時有發生。去年4月,國家醫保局通報,經查發現,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存在串換、虛記骨科高值醫用耗材問題,騙取醫保基金支付2300余萬元。
此外,飛行檢查還發現同濟醫院2021年其他醫療行為涉嫌違規使用醫保基金9100余萬元,目前仍在進一步核實處理中。
此次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也強調,把醫保基金監管作為醫保改革發展的決勝關鍵點,較真碰硬堅決打擊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行為,進一步健全長效機制。
據介紹,五年來,國家醫保局打擊欺詐騙保,累計檢查醫藥機構318.9萬家次,處理154.3萬家次,追回醫保基金771.3億元,曝光典型案例24.5萬件,評定184家醫藥企業失信等級并實施懲戒。其中,2022年全年檢查醫藥機構76.7萬家,查處39.8萬家,追回醫保基金188.4億元,移交公安司法、紀檢監察機關6478家(人)。
會議要求,2023年,要持續加大基金監管力度。開展基金監管安全規范年行動和醫保反欺詐大數據監管試點。加大飛行檢查力度,各級飛檢力爭實現轄區全覆蓋。依托智慧醫保賦能非現場監管。探索適應新型支付方式的監管機制。重點加強異地就醫基金監管。
此外,會議還強調,把大數據賦能作為醫保改革發展的重要借力點,最大程度發揮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作用,更安全更積極更有序地用好醫保大數據。
伴隨帶量采購的深入推進,以及監管的趨嚴,行業也將迎來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