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手術機器人集中落地,手術機器人招標公告達89個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的信息,上述招標、中標標的涉及手術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配件及耗材、手術機器人維保服務等。
在手術機器人方面,根據臨床醫療器械創新網分類,涉及骨科、經自然腔道、神經外科、經皮穿刺、口腔等領域。
2022年手術機器人招標數據部分截圖(文末附完整招標數據)
在2022年的手術機器人招標項目中,招標金額從從具體臨床應用來看,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骨科手術機器人成為招標熱門產品,各醫院的招標預算金額在1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
其中,高達3000萬預算的是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擬采購的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值得一提的是,該招標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擬定采購直觀手術公司(Intuitive Surgical Inc)生產的手術機器人設備。而縱觀2022年的手術機器人招標公告可以發現,在內窺鏡手術機器人中,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醫院不在少數,且采購的均為直觀公司的手術機器人。
多家醫療機構認為,直觀手術公司生產的手術機器人設備是在國內獲得醫療器械注冊,且注冊適用范圍唯一能同時滿足泌尿外科手術、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婦產科腹腔鏡外科手術、胸外科胸腔鏡手術、胸腔鏡輔助心臟切開術等預期用途的手術機器人產品,國內市場尚無其他同類產品。
2022年手術機器人中標數據部分截圖(文末附完整招標數據)
由此,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幾乎壟斷目前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在內窺鏡領域的招標中,幾乎看不到其他品牌的身影,僅有部分手術刀等相關基礎配套設施的企業在該領域中標。
不同于腔鏡手術機器人領域的一家獨大,在骨科領域,手術機器人的競爭則相對激烈。在國產骨科機器人設備中,天智航的天璣手術機器人、鍵嘉ARTHROBOT機器人等相繼進入了醫院的采購名單中。
2022年手術機器人中標數據部分截圖(文末附完整招標數據)
除骨科、腔鏡手術機器人外,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口腔手術機器人等也進入了招標項目,但其體量較小。不過從企業來看,國產設備在這些領域的潛力巨大,華科精準、柏惠維康等企業均進入了相關醫院的采購。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的快速滲透,醫療健康正在與機器人全面融合,引領外科技術大變革,手術機器人行業迎來快速發展。2020 年全球機器人手術市場規模為 61 億美元,預計從 2021 年到 2028 年將以 17.60%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28 年將達到 222.7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414億元)。
曾有機構預測,2026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增長到242億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4.3%,目前國內手術機器人發展尚處于早期階段,市場潛力大。
伴隨市場的發展手術機器人領域融投資火熱,手術機器人產品如雨后春筍,整個行業備受矚目,與達芬奇一較高下的口號不絕于耳;但真的如此嗎?
從市場來看,目前整個手術機器人市場,仍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母公司直覺外科一家獨大,從技術革新來看,國產手術機器人與達芬奇仍有一定差距。但伴隨市場的發展手術機器人領域融投資火熱,手術機器人產品如雨后春筍,整個行業備受矚目。
達芬奇腔鏡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da Vinci)手術機器人由美國直觀醫療公司制造生產。美國直觀醫療公司創立于1995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州,是開發革命性微創手術儀器和技術的先驅。1999年,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面世。2000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成為第一個受FDA批準用于臨床手術的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系統。
20 多年來,達芬奇平臺開創了手術室的新功能,改變了微創手術領域。通過超過 500 萬次手術,Intuitive已成為手術機器人領域公認的領導者。
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醫生操控臺、床旁機械臂系統以及影像處理平臺。主刀醫生坐在控制臺前控制器械和鏡頭;床旁機械臂系統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操作部分,它放置在患者身旁為器械和鏡頭提供支撐,并實現醫生的操作;影像處理系統,為患者身邊的手術團隊提供圖像信息。
2022年4月21日,直覺外科Intuitive宣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季度財務業績。與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全球達芬奇手術增長了約19%。2021年第一季度反映了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中斷,2022年第一季度反映了COVID-19的又一次復蘇。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5%。
在裝機量上,一季度安裝311臺達芬奇手術系統,與2021年第一季度的298臺相比增長了4%。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將其達芬奇手術系統安裝基數增長至6920套,與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6142套相比增長了13%。
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8億元),較2021年第一季度的12.9億美元增長15%。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5%。
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
天智航是國內首家獲得CFDA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同時也是2018創新醫療器械中唯一的“國際原創”產品。天智航的第三代手術導航系統“天璣”2016年11月獲得CFDA三類注冊證,是國內首家,全球第五家取得醫療器械機器人注冊許可證的企業。
2021年2月,公司生產的“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天璣?2.0)獲批上市。天璣2.0骨科手術機器人采用了6自由度的機械臂作為核心部件,相比前代技術自由度大幅度提升,可以實現手術當中覆蓋全身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機器人手術操作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其臨床精度可達到亞毫米級別(<1mm),大幅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Robotics-guidedOrthopedic Surgical System,即天璣Ⅱ骨科手術機器人國際版,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經認證符合該標準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據悉,天璣2.0骨科手術機器人國際版適用證覆蓋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全節段脊柱外科手術和骨盆、髖臼、四肢等部位的創傷手術。
柏惠維康-神經/口腔手術機器人
北京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專業從事醫療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運營的高科技公司。其核心團隊曾先后承擔國家 863 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部國際合作等課題研究任務,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醫療機器人臨床方面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紀錄。
2018年4月,柏惠維康研發的神經外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商品名“睿米”)獲醫療器械注冊證,2020年3月,柏惠維康第二款產品神經外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RM-200獲得Ⅲ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
另外在2020年12月完成D輪融資后。該公司再添新品,“瑞醫博”口腔手術機器人獲得NMPA認證,這也是國內首款口腔領域手術機器人獲批產品。瑞醫博口腔手術機器人是國內首款NMPA認證口腔手術機器人產品,能輔助醫生完成標準化、高精度、智能化手術,可精準完成主要應用于單顆、多顆、對側牙列種植等多種口腔種植手術,目前精度誤差控制在1°和0.5mm以內,可使醫生的學習曲線大幅降低,縮短手術時間,可實現標準化種植。
鍵嘉機器人
鍵嘉機器人成立于 2018 年,公司致力于研發技術領先的硬組織手術機器人平臺,為醫院提供有競爭力、安全可信賴的產品,推動國內外科手術領域的技術進步。
公司自主研發的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Arthrobot是國內首款可同時覆蓋髖關節與膝關節置換的手術機器人平臺,打破了進口手術機器人在該領域長期壟斷的局面。公司現有已授權專利及在申請專利共計百余項,并在牙科/運動醫學科/神經外科/骨科/人工智能等領域持續布局。
鑫君特-骨科手術機器人
深圳市鑫君特智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和銷售。創始人姜黎威,早年是上海瑞金醫院醫生,離職之后曾任職骨科巨頭捷邁邦美、施樂輝高管,后來加入國產骨科龍頭創生控股公司。
鑫君特ORTHBOT?手術機器人于2021年2月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具有自動置針功能。適用于脊柱外科手術的術前規劃、術中導航定位和克氏針置入,輔助完成手術。
術銳定位于高端精準醫療領域,專注于第三代單多孔通用型的微創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致力于完全自主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打造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全鏈條關鍵技術。2019年底,術銳作為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企業的唯一代表,參加了工信部與衛健委聯合舉辦的“十三五高端國產診療裝備成果展”。
2022年手術機器人中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