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為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法定代表人為杜軍鋼。股權穿透圖顯示,該公司在山東、廣西、深圳等多地投資控股醫療美容公司;其大股東為虞美人集團實控人于文紅,持股比例90%,為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以該公司為認證主體的微信公眾號“美人說”,也頻頻提到于文紅,并將之稱為“于會長”。該公眾號充斥著關于這位于會長的內容,行文風格也略顯夸張,如“讓你白成一道光”。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另有一家名為虞美人國際集團網站公開的資料顯示,于文紅是香港虞美人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網站介紹稱,目前虞美人已發展成為集五星級國際醫療美容診所、品牌形象運營中心、醫院管理、健康管理 、文化藝術策劃等于一體的綜合集團。
揭秘醫美圈隱形大佬
據網上流傳相關的帖子及視頻,于文紅的第五任老公是一名25歲的國際男模。于文紅被人稱為面雕大師,是虞美人集團的董事長。之所以叫“面雕大師”,是因為傳說中的她能給人的面部整形,讓面孔煥然一新。這種面雕技術據說能精確改變臉型,術后也沒有任何痕跡,讓臉型自然流暢,立體完美,在45歲時她嫁給了現在的老公羅蘭多。
小于文紅20歲的老公羅蘭多,也非無名之輩,他是阿爾巴尼亞人,連續五屆世界超模大賽冠軍,商務參贊。在一次時尚會展中,羅蘭多對于文紅一見鐘情,那一年他25歲,她45歲。羅蘭多說,見到于文紅的那一刻,我就想我一輩子都想和這個女人在一起,她美麗,爽朗,霸氣。
兩年后,1971年生人的她冒著高齡懷孕的風險,順利產下混血兒子小羅,三歲的小羅金發碧眼,會說一口流利中文。九十年代初,“美容”二字在國內只是個雛形時,二十出頭的于文紅已經涉足美容界,從事美容行業30余年,江湖人稱“面雕大師”。據網上資料報道,她的面雕技術能精確改變臉型,術后不留痕跡,讓臉型自然流暢,立體完美。在商業圈,于文紅身價早已以“億”為單位計算,妥妥的商業明星,人生贏家。
據虞美人國際集團網站介紹稱,于文紅在2018年、2019年曾先后兩次受邀參加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海湖莊園舉行的晚宴。
圖/虞美人國際集團網站
另外在名為“虞美人集團于文紅”的微信公眾號上,還貼出過一張于文紅與特朗普的合影,此外該公眾號的這篇推送中還記錄了于文紅的其他“光輝一刻”,包括但不限于走戛納電影節的紅毯、贊助電影節的慈善晚宴、到阿爾巴尼亞總理家中嘮嗑。
圖/虞美人集團于文紅公眾號
在虞美人國際集團的網站上,于文紅也被稱為會長,同時還擁有包括“藝術面雕創始人”、“虞美人救助專項基金副主任委員”、“浙江省企業聯合會、浙江省企業家協會、浙江省工業經濟聯合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在內的多個頭銜。
除了在各種名利場與眾名人合影,曬老公“撒狗糧”、萌娃日常外,她本人也開通微博、抖音玩起新媒體營銷,并以“于文紅美學設計”為標簽,常常爆出雷人雷語,收獲一大波女粉絲追捧,并被網友整理成“于文紅語錄”在網上傳頌。
比如,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里,踏平山川大海,做自己的英雄,自己的王。“美好的人生是拼出來的”、“金錢是一切的一切的基礎,包括美貌”、“在人生的路上,先謀生,后謀愛”、“又一個傅首爾,余秀華之類的人間清醒大女主,她們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于文紅語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5月,央視《焦點訪談》節目曾播出《面雕大師的真面目》,起底了于文紅及其虞美人集團、杭州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的真相。號稱“面雕大師”的于文紅,當時僅是杭州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的法人代表,不是主診醫生,卻親自參與整形工作并收取高達十二萬的費用,致參與鼻子修復手術的消費者產生鼻子紅腫等后遺癥。
此后又有地方媒體爆料因消費者打玻尿酸和肉毒素導致臉上瘙癢,伴有頭暈癥狀,并遭至衛健部門介入協調糾紛。
2021年7月,虞美人國際集團微信公號“美人說”曾發布一篇文章《走進于文紅:我的臉就是我們企業的信用》,文章中,于文紅回應了焦點訪談此前的報道。于文紅表示,她是被冤枉的,“當時這個行業很多人嫉妒我,整個行業的人把我送去了焦點訪談。”
是頭部上市醫美公司年營收3倍
據“信用中國”網站顯示,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一則行政處罰,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該公司分支機構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為客戶提供醫療美容項目服務,利用個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并隱匿收入超47.55億元,未計入財務賬。
在此期間,該公司通過賬戶中隱匿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約為2879.68萬元。處罰結果為,杭州市稅務局對該公司隱匿收入少繳稅款的行為定性為偷稅,并對少繳的企業所得稅約1.47億元處百分之六十罰款,罰款金額合計約8827.27萬元。
一家醫美行業非頭部企業,就能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隱匿收入超47億元,醫美行業究竟有多賺錢?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現存醫美整形相關企業8.23萬家。近10年來,醫美整形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上升:2019年新增8644家,同比增長6.72%;2020年新增8949家,同比增長3.53%;2021年新增2.97萬家,同比增長231.66%。
“醫美三巨頭”上市公司中,被稱為“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2021年營收超過40億元,毛利率達到78.07%,銷售費用占據營業總收入近一半;愛美客也是玻尿酸領域的龍頭之一,2021年,愛美客的毛利率達到93.7%,超過貴州茅臺的91.54%。昊海生科和愛美客的營收分別為17.7億元、14.48億元。也就是說,千和醫美獲取的47億元,相當于一家頭部上市醫美公司一年營收的3倍。
當然,與那些非頭部醫美上市公司的營收相比,千和醫美隱匿的收入金額更是突出,朗姿股份、奧園美谷都是通過收購醫療美容機構進入醫美產業鏈中游進行醫美領域布局的,其中,朗姿股份通過對米蘭柏羽、晶膚醫美、高一生等醫療美容機構的收購由女裝行業跨界醫美行業,奧園美谷則是通過對杭州維多利亞醫美機構的收購由地產行業跨界醫美行業。
朗姿股份在2016年開始便開始醫美轉型,截至2021年年底,朗姿股份擁有28家醫療美容機構,其中綜合性醫院5家、門診部或診所23家,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安、重慶、深圳、長沙、寶雞和咸陽等地區,手握“米蘭柏羽”、“晶膚醫美”和“高一生”三大國內醫美品牌。
根據公司2021年財報,旗下老醫美機構仍是營收貢獻的主力軍,次新機構/新機構仍處于虧損狀態。對于奧園美谷而言,公司醫美業務核心子公司連天美在納入并表范圍的第二年,業績出現大幅下降。公司公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浙江連天美共實現凈利潤2300萬元,歸母凈利潤約1265萬元,不及2021全年歸母凈利潤的30%。
而2016年重金押注醫美賽道的蘇寧環球,醫美業務至今未成氣候。查閱蘇寧環球的財報后可以發現,2021年房地產業務收入仍是蘇寧環球的支柱業務,占公司營收的86.64%,醫美業務收入約1.8億,占蘇寧環球營收比重的6%;醫美營業利潤約223萬元,占蘇寧環球總營業利潤的百分比微乎其微。
在醫美產業鏈中,上游主要為藥械產品生產商,包括藥品原料供應商;中游為服務類機構,主要包括公立醫院、大型連鎖醫院,中小型民營企業以及小型私人診所;下游指線下美容院、SPA會館、醫院等導流機構、線上搜索類平臺以及線上垂直類醫美、大健康平臺,這些是主要的獲客平臺。
對比中下游,上游企業因技術研發投入大、對儀器精密要求高等因素拉高行業準入壁壘,成為產業鏈中利潤最高的一環。而在下游,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醫美機構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營銷層面。
鼻梁、瓜子臉到如今的A4腰、漫畫腿、精靈耳……人們對外貌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并開始擴展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外貌焦慮之下,顏值經濟興起,大量醫療美容機構打出“畢業季,整容季”的口號,不少考生走出考場就直奔醫院,拼完成績拼顏值,高考后掀起“割雙眼皮”熱潮的話題還曾多次登上熱搜榜,醫美熱潮已經在畢業生群體中蔓延。
醫美項目也五花八門,除了整形整容等手術類項目,玻尿酸、熱瑪吉、黃金微針、射頻提升、光子嫩膚、玻尿酸填充除皺、肉毒素瘦臉針等非手術類的輕醫美由于風險小、恢復快、耗時短,更受消費者青睞。
胡潤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當下醫美行業中,50%的費用都貢獻給了營銷渠道,即廣告費。國內醫美機構的凈利潤率維持在1%-10%之間。相比上游企業,處于產業鏈中游的醫美機構盈利較為艱難,高昂的獲客成本,使得很多醫美機構難以在財務上打平。
由于營銷費用的逐步攀升,醫美機構不得不分攤了本可用于醫生培訓、高效管理的投入,也讓醫美行業的水越攪越渾。大量不合格的機構診所混跡在醫美市場上,民眾追求美麗而引發悲劇的例子并不鮮見。
2021年10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了2021年醫美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涉及虛假宣傳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榮譽,虛假宣傳醫美產品功效、服務療效等多種行為類型。
最近華熙生物的玻尿酸食品也產生了較大爭議,雖然2008年,國家衛生部批準玻尿酸作為一種新資源食品用于保健食品。但安全問題仍成為關注焦點。
此前,《中國消費者報》發布了一篇針對華熙生物玻尿酸食品的報道,矛盾集中在華熙生物的宣傳方式上。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華熙生物推出的普通玻尿酸食品不得宣傳功能。
但當時,水肌泉產品的宣傳語則十分模糊,比如,水肌泉“致力于讓人們在喝水的同時就可以補充玻尿酸,美美的喝水、喝水美美的”。在業界廣泛關注后,其官網的宣傳語則只保留了后半句。
此外華熙生物還推出了國內首個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包括透明質酸西洋參飲、透明質酸GABA膠原燕窩飲等。而玻尿酸作為一種糖,在體內會分解為小分子糖并進入代謝,其原始結構會發生改變,到底口服后會有多大作用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不過玻尿酸醫美領域的應用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并在不斷提升監管力度。
目前,醫療器械有著明確的分類規定,任何穿透皮膚的醫療設備都將受到嚴格控制的標準。注射類玻尿酸產品均屬于III類器械,受到嚴格監管,只有取得III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才能進入市場,行業壁壘較高。
2021年11月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標準管理中心,發布了關于征求《醫療器械分類目錄》調整意見的通知,更是進一步明確把水光針(主要成分為玻尿酸)分類為III類器械來監管。
同時射頻治療設備及面部埋植線等產品也調整為III類器械監管
于文紅會長曾表示,企業一定要經歷問題和風險,正因為虞美人能夠解決問題,才能夠長久的生存。雖然醫美行業的“暴利”早已名聲在外,但一家不算太有名的機構,自成立起便糾紛不斷頻遭質疑,4年隱匿收入便超過47億,業務橫跨中德兩國,始終活躍于醫美界,這不由得讓人稀奇。
目前醫美行業似乎正成為各地稅務局稽查的重點對象,而在稅務稽查之下,“渠道型醫美機構”或將更加合規。同時隨著醫美行業整改力度加大,國家對這一高速增長市場彰顯監管決心,消費者也要注意辨識,用于注射美容的合法藥物,必須是“械”字號,對于宣傳具有美容功效的產品也要理智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