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創新網
8月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批準了成都微識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腸息肉電子結腸內窺鏡圖像輔助檢測軟件”創新產品注冊申請,該產品為國內首個消化內鏡AI產品。
該產品以光盤形式提供,以單機方式安裝使用。具有采集卡管理、授權管理、繪制檢測區域、聲音提示、顯示選項、顯示軟件信息、監測運行時間、處理算法管理、主程序9大功能模塊。
該產品為國內首個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內窺鏡圖像中息肉進行輔助檢測的醫療器械軟件,采用了小樣本深度學習技術和局部標記技術進行算法模型框架的選擇和開發,算法的整體性能不完全依賴訓練數據的增加,能夠在較小樣本下實現高性能、強泛化性和魯棒性。有利于更早發現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從而降低直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國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0 年的 3.1 億元人民幣,增長到 2030 年的 923 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為 76.7%。
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醫學影像研究主要圍繞CT、核磁共振、X射線、超聲波、內窺鏡和病理切片等多種類型的醫學圖像分析展開,對包括肺、乳腺、皮膚、腦部疾病和眼底病變等展開研究。由于公開數據量大,技術難度較低,肺部及眼底篩查這兩個賽道競爭最為激烈,三類證扎堆。
據醫械數據云顯示,截至2022年5月,我國共有31件AI醫學影像設備獲批三類證,國產產品26件,進口產品5件;其中肺部篩查產品有11件,心血管ai產品8件、眼底篩查4件。
近年來,AI醫學影像產品三類證獲批數量有明顯提升,但要實現規模商業化仍然存在諸多挑戰,如滲透率仍然腳低,此外,在現階段醫療AI納入醫院收費目錄乃至醫保目錄還處在調研驗證的過程中,物價環節仍然有待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