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號稱“達芬奇終結者”的手術機器人企業Titan Medical宣布,其獲得了額外的 180 天時間來重新獲得納斯達克市場的合規性。
在之后的180天時間里,Titan Medical需要證明符合繼續在市場上上市的 1 美元最低買入價要求。若公司股價能在至少連續 10 個工作日(通常不超過 20 個連續工作日,由納斯達克自行決定)以或高于每股 1 美元的價格收盤,則該公司滿足納斯達克將通知其重新遵守投標價格要求,若不能滿足,Titan Medical或迎來真正的退市。昨日,公司股價跌幅為5.56%,最新股價為51美分。
據了解,Titan Medical早在2009年就開始專注研發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17年預告其SPORT手術機器人將在美國發售,吸引了包括龍泰醫療有限公司等國內企業的投資。
然而公司產品上市卻一再推遲,此前該公司曾收到兩次退市通知,2020年5月納斯達克就已向Titan?Medical發送了員工退市決定函,稱未能遵守上市公司必須擁有至少 250 萬美元股東權益的規則,上市證券市值 3500 萬美元,或來自持續經營的凈收入 500,000 美元。以及2021年12月31日收到的退市警告;企業一度瀕臨出售。
Titan Medical 是加拿大的手術機器人明星企業,專注于通過單一接入點使用創新技術增強機器人輔助手術。其Enos? 機器人單通道手術系統的開發以人體工程學為重點,以提供模仿外科醫生要求的真實運動的手術體驗,并包括多關節器械,旨在讓外科醫生在狹窄空間內增加運動范圍,靈巧性和發揮完成普通手術任務所需的力量的能力。
歷時15年,未有產品上市
2007年,世界第一套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研發項目在哥大立項,當時項目由單孔腔鏡手術專家Dennis Fowler教授竭力倡導,并獲得了美國衛生署NIH提供兩百多萬美元的資助。
2008年,Titan Medical成立,計劃覆蓋歐洲和美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祝愿覆蓋普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微創手術,作為一個初創公司向達芬奇發起了挑戰。
2009年在哥大IREP單孔腔鏡技術專利尚未授權的情況下,Titan Medical就先人一步,向哥倫比亞大學申請了專利授權后的獨家許可,放棄了正在研發的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Amadeus系統,轉向了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研發。
Titan Medical公司基于哥倫比亞大學IREP單孔手術機器人樣機的專利授權開發了SPORT單孔機器人系統的產品樣機。
SPORT機器人手術系統具有3D高清晰視覺系統和多關節的儀器,只通過一個切口即可進行微創手術,且售價更低,被譽為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終結者。
SPORT平臺主要聚焦普通外科(膽囊切除術,闌尾切除術),婦科(子宮切除良性腫瘤)和泌尿科三種手術類型。原本預計2017年中,可以獲準在美國進行商業發售。
中國企業曾是最大股東
2017年8月,中國龍泰醫療有限公司在加拿大的分公司Longtai Medical,以二百萬美元代理權保證金轉為Titan Medical的股權,加上此前先后兩次注入資金共計1000萬美元,龍泰醫療成為了Titan Medical的最大股東。
龍泰醫療本計劃將在SOPRT單孔手術機器人通過FDA認證后,負責整個環太平洋的亞洲地區SPORT單孔手術機器人的市場運作、耗材生產銷售和用戶培訓。
甚至在2015年,龍泰在寧波投資興建了研發生產中心,組建了工程師隊伍,實施SPORT系統耗材的本土化改型,做好了進軍微創手術機器人產業的各項準備。
然而產品上市的消息卻遲遲未能傳來。
2019年4月公司表示,已經實現了Sport平臺的設計凍結,預定于2020年上半年提交完整的510(k)申請,并計劃在2019年底前申請CE標志。
這一消息再度燃起了眾人的期待,但僅半年后的10月Titan Medical就以資金缺乏的理由再度推遲了上市計劃,消息一出公司的股價下跌了近一半。
時任首席執行官的大衛·麥克納利(David McNally)在當年2月曾表示,公司需要8500萬美元才能完成Sport平臺的開發,并申請FDA批準。但截至5月14日公司僅籌集了近500萬美元。
公司開始考慮通過股權或債務,許可,合并或收購來籌集資金。2019年12月,Aspire Capital Fund同意在2022年6月23日之前購買高達3500萬美元的Titan普通股。不過這一交易最終沒有下文。
時任首席執行官的大衛·麥克納利(David McNally)在當年2月曾表示,公司需要8500萬美元才能完成Sport平臺的開發,并申請FDA批準。但截至5月14日公司僅籌集了近500萬美元。
瀕臨退市
2020年5月27日納斯達克股市向Titan發送了員工退市決定函。理由是公司未能遵守上市公司必須擁有至少250萬美元的股東權益,3500萬美元的上市證券市值或50萬美元來自持續經營的凈收入的規則。Titan對該決定提出上訴。
2021年12月30日,公司Titan Medical再次接到了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據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通知:由于公司的股價連續30個工作日低于1.00美元,低于納斯達克5550(a)(2)中規定的最低投標價格,公司必須在接到通知的180天內,即2022年6月28日之前的至少連續10個工作日內,以每股1.00美元或以上的價格收盤,才能關閉此類缺陷事項。
2022年7月1日,TitanMedical (Nasdaq:TMDI)?宣布任命Cary G. Vance為其新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Vance將接替Titan董事會主席Cataford(卡塔福德),后者自2021 年 12月起擔任臨時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當時任職的這家機器人手術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vid McNally已經辭職。
此外,再接任CEO之際的卡塔福德在新聞稿中說:“我期待與這個團隊和美敦力密切合作,以執行近期的優先事項,例如在 2021 年底之前完成與開發和許可協議相關的美敦力任務。此外,Titan Medical希望在2022年獲得額外資金,并向 FDA 提交 IDE 申請,一旦獲得批準,我們就可以開始 Enos 系統的臨床研究?!?/span>
據了解,Cataford 此前擔任 Zephyr Sleep Technologies 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還曾在多個公共董事會任職,包括 Sierra Wireless、Trakopolis IoT、SemiBioSys Genetics 和 AGJunction。
接任Cataford的 Vance此前曾在私營神經血管機器人公司Xcath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并曾在Optiscan Biomedical和 Myoscience擔任過類似職務。
在Auris于2019年被強生收購之前,他還是HansenMedical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該公司是一家上市的血管內機器人公司,于2016年被Auris Health收購。他擔任執行領導職務的其他公司包括Teleflex、Covidien(被美敦力收購)和GE醫療。
Vance目前擔任TitanMedical的董事,于2020年9月首次當選。Cataford將繼續擔任Titan董事會主席,由于董事會主席現在是獨立的(Cataford擔任臨時高管的時間不到12個月),因此不再需要獨立領導。
Cataford表示,在使用頂級招聘公司和顧問進行了徹底的搜索和選擇過程之后,在完成了嚴格的領導要求和評估分析之后,我們很高興地宣布,我們已經選擇Vance擔任我們的下一任總裁和首席執行官。Vance在機器人醫療技術和微創手術方面擁有廣泛的專業知識和見解,填補了這一關鍵領導角色。正是在過渡管理期間以及對一些候選人的面試和評估期間,我們確定了下一任總裁和首席執行官的最終要求,Vance成為了最佳候選人。
“我很高興能從Titan董事會的監督職位轉變為領導公司的高管職位。我已經熟悉了團隊以及產品和監管流程的復雜性,并且能夠快速有效地接替Paul。讓保羅繼續擔任董事會和主席的資源,這很容易接受任命,“萬斯說?!癟itan的創新技術為患者,外科醫生和醫院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價值主張,并且應該通過單一接入點增強尋求微創手術的患者的護理范式。我期待與我們才華橫溢、充滿激情的團隊合作,繼續發展我們的業務并將我們的技術商業化。此外,我期待在下一季度財務更新期間與投資者互動?!?/span>
2020年6月4日Titan Medical與美敦力達成協議,合作推進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的開發。
Titan擁有的手術機器人知識產權組合包括190多項專利和應用,覆蓋美國、歐洲、加拿大、中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其中授權給美敦力的包括設備儀器、腔鏡系統知識產權的獨家許可權。
美敦力出手相助
根據協議,兩家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業務中開發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而Titan將在里程碑完成并驗證后獲得高達3100萬美元的付款。
Titan還從美敦力獲得了價值150萬美元的高級擔保貸款,增加與交易和知識產權相關的某些法律費用,年利率為8%。公告發布當天Titan的股價立刻上漲了222.9%。
得益于來自美敦力的資金,2020年7月時任首席執行官David McNally表示通過許可證付款的方式,公司首次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收入,將恢復單孔手術機器人的開發。
不過公司研發的不再是之前的Sport平臺,而是名叫Enos?的單孔手術系統。Enos來自希臘語,意思是"一個",旨在使用單個手術臂和單孔通道來減少患者的手術創傷,改善預后。
手術臂通過 25 毫米切口進入患者腹腔,集成了具有獨立照明的2D 高清攝像頭和可轉向 3D 高清內窺鏡攝像頭,采用了防霧設計。
系統配有兩種多關節機械臂,用于特定手術任務和用于常見的手術任務的執行器。
系統能夠實現快速對接和多象限定位,易于裝載,儀器占地面積小,單根電纜和單臂設計方便移動,減輕了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負擔。相比Sport平臺Enos目前聚焦在婦科手術上,預計將最先應用于良性的婦科手術中。
獲得了資金后,公司開始迅速推進設備研發。2020年10月26日,Titan宣布根據開發協議實現了第一個技術里程碑,并完成了非技術性財務里程碑——籌集了1800萬美元的資金。2021年5月28日完成了第二個技術里程碑,并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付款。
2021年1月4日Titan完成了最后一個里程碑,根據開發和許可協議,將獲得約1100萬美元的額外付款。
在完成與美敦力公司開發和許可合作協議后,Titan Medical近期再次獲得美敦力260 萬美元的采購訂單,該訂單包括購買用于臨床前活動的儀器和相機。美敦力還將 Titan Medical 評估為潛在的制造和供應合作伙伴。有了這個訂單,Titan Medical 或許可以稍微緩口氣。
以專利獲利
此外,2022年2月Titan Medica宣布將其220余項專利組合許可給第三方,該公司將繼續評估區域擴張和創收機會的選擇。以利用其知識產權組合和知識來創造新的資本融資機會,?以用來協助Titan雇用和發展其內部工程(硬件和軟件)和監管團隊,并擴大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業務。公司還將考慮其他技術合作和/或分銷相關合作,特別是在可能提前獲得外國監管許可的情況下,例如 CE認證等歐洲市場;以求緩解公司所面臨的困境。
迎來好運
這似乎也給Titan Medical帶來了好運,日前納斯達克給予了額外的 180 天時間來重新獲得其在納斯達克市場的合規性,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挽回敗局。
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手術機器人一度火熱,相關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整個行業備受矚目,與達芬奇一較高下的口號不絕于耳,從全球市場來看手術機器人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15-2020年,全球手術機器人整體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5-2019年增速逐年上升,但2020年受疫情影響手術數量整體下降,一些不必要或選擇性的手術被推遲,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近8%的高增速,市場規模實現83.21億美元,2015-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22.6%。
但不得不說,手術機器人想要從研發走到穩步盈利,仍是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以此次Titan Medical為例,可以看到其產品研發已歷經整整15年之多,曾苦于沒有資金缺乏導致產品遲遲未上市。盡管美敦力給予一定的支持,公司也沒有明顯的緩解其面臨退市的窘境,甚至擬以專利授權以獲得盈利。
從國內來看,不久前,國產手術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舉行了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由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了若干退市條件,其中明確規定:“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笔峭耸袟l件之一。
而2020年和2021年,天智航營收分別為1.36億元和1.56億元,且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距離退市標準只有一步之遙。
另一國產巨頭微創機器人去年上市,虧損從2019年的0.7億元擴至2021年的5.83億元,比2020年的2.09億元翻了一倍還要多。
這也與手術機器人研發投入大有關。手術機器人的技術壁壘極高,是公認的燒錢領域,以天智航和微創機器人為例,2021年兩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占70%以上和17845.5%。
公立醫院的定價長期較低,也成為高端醫療設備器械在中國公立醫院推廣的瓶頸,手術機器人仍處于市場培育期,對于醫院而言,仍有奢侈品的特性。
好在隨著相關政策的支持,及一、二級市場資金的涌入,同時手術機器人的機器手臂在病人體內可準確無延時地重現人手動作,醫生手部動作可調節、顫抖可濾除,比人手更穩定等優勢。未來手術機器人一定能夠在復雜病癥上發揮出超越具有初級經驗醫生的作用,整個行業都表現出了對手術機器人的看好。
可以預見的是企業如果能熬過研發瓶頸期,推出更成熟的產品,不斷耕耘市場,提升手術機器人的大眾接受度,相信將來會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那么180天后Titan Medical會迎來轉機嗎?器械之家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