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海內外市場增長乏力,IVD行業的下一個未來在何處?
01、一季度凈利黑馬,銷售結構引關注? ? ? ? ? ? ?
今年一季度,體外診斷行業的業績榜單再次發生變化。安旭生物以凈利潤26.82億元的成績,超越邁瑞醫療,成為主營業務為IVD的上市企業中賺錢最多的企業。
6月20日,安旭生物發布一份醫療器械創新網活動記錄表,對公司銷售結構、產能利用率、后疫情時代利潤增長點等問題作出回應。
2021年11月18日,安旭生物登陸科創板上市,同一天,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自測試劑獲得歐盟CE認證。
抗原試劑給業績帶來大幅增長。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4.74億元,同比增長2763.42%;凈利潤26.82億元,同比增長3147.87%,單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已達到2021全年的3倍以上。
據安旭生物披露,新冠疫情前,公司拳頭產品為毒品檢測系列產品。檢測手段包括唾液檢測、尿液檢測、全血檢測、毛發檢測和粉末檢測等,為全球毒品快速檢測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產品品種數量居于全球前列。疫情前公司整體產品綜合毛利率在50%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新冠方面業務收入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99.56%。
今年2月,安旭生物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曾表示,公司新冠產品主要在加拿大、澳洲、歐盟等區域銷售,平均銷售價格1-2美金。目前,測試盒月產能預計2.6億人份左右,測試筆月產能預計5000萬人份左右。
02、當黑天鵝飛走,企業還剩下什么?? ? ? ? ? ? ?
雖然安旭生物今年一季度的業績表頗為亮眼,但銷售結構嚴重依賴新冠業務的問題,也引起投資者的疑慮。新冠檢測業務收入壓縮后,企業是否還能保持業績正增長?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哪里?
6月3日,安旭生物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與中傳金控合作成立產業基金,主要投資處于創業期、成長期的醫藥、大健康、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或項目,其中公司擬以自有資金認繳出資不超過人民幣5億元,出資比例占基金出資總額的50%。
在近期舉行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安旭生物指出,公司全資子公司在生物原料、醫用塑料件上提供自供,產業鏈對外依賴性相對較少。除了自供外,未來生物原料將針對市場需求進行新產品研發和對外銷售。
目前安旭生物已有毒品檢測、傳染病檢測、慢性病檢測、妊娠檢測、腫瘤檢測、心肌檢測、生化檢測、過敏原檢測等八大領域的POCT試劑。其中,非新冠檢測產品保持每年20%左右的遞增。
后疫情時代,新冠病毒可能會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病毒一樣長期存在。公司會研發“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的聯檢試劑,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疾病,比如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等。其中“新型冠狀病毒和甲乙型流感抗原鼻腔檢測試劑盒(筆型)” 已獲得歐盟CE認證,并在多國申請注冊證書。藥物方面,關注新冠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尋找好的參與機會。
03、市場增長疲累,未來要到何處尋?? ? ? ? ? ? ?
IVD行業的增長頹勢似乎早已暗自顯現。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5月,新冠試劑出口貨值持續下降,5月僅為13.94億元,還不到1月出口貨值的十分之一。
據證券時報報道,一些放松防疫國家對我國新冠試劑的進口量有較大幅度下降,此外,價格戰也在海外上演,抗原試劑售價在快速下降。
在國內,新冠檢測剛剛經歷了第五輪調價,國家規定,核酸檢測單人單檢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檢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部分地區將多人混檢降至每人份3塊多,而抗原試劑早在一月前就已出現2塊多的超低報價。一批企業因掛網價過高被移出競爭序列。
與此同時,15分鐘核酸采樣圈帶來的檢測熱潮也在降溫。
6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明確,沒有發生疫情,也沒有輸入風險的地方,查驗核酸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一周多以來,多地陸續取消區域常態化核酸檢測。
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新出口。
明德生物6月16日披露的醫療器械創新網活動表中表示,未來隨著疫情的結束,公司戰略重心將重新調整至新冠核酸檢測試劑外的其他業務板塊。此前利用公共衛生事件的機會積累了大量現金,將積極投入研發并尋求外延式發展的機會,通過投資和收并購等方式進入體外診斷上游原材料、納米孔測序、多組學檢測等尖端技術領域。
東方生物6月14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美國、英國子公司生產布局正有序推進中。2022年公司將充分利用新冠檢測試劑帶來的行業影響力,大力拓展國內外戰略合作新客戶,已合作戰略客戶全面延伸到中長期戰略合作,力爭將原有業務即POCT快速診斷平臺、分子診斷平臺、液態生物芯片等已儲備的數百種產品,全面嫁接到戰略合作伙伴,全面推向國內外市場,盡快投產見效。
后疫情時代中,IVD企業能否將此前積攢的資本和資源,快速轉化為新的增長勢能,誰能在新的戰場勝出,還要留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