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市場出現新變化
與此同時,傳統手術縫合方法帶來的諸多不便也日益明顯。對于醫生來說,傳統的術后針線縫合費時費力效率低,嚴重增加工作負擔。此外,屢次換藥拆線增加病人痛苦,傷口處易感染、化膿,導致二次拆線拆釘、愈合后留有疤痕甚至干擾組織功能復原等。
據《2021中國綜合醫院手術量排行榜》數據,2020年我國手術量排名前100的醫院手術總量為789萬臺,22家綜合醫院的手術量達到或者超過10萬臺。疫情前的手術量更是驚人,2019年手術量排名前100的醫院手術總量為906萬臺,約占當年中國醫院手術總量的15.4%。?
博恩銳爾醫用粘合劑由于安全便捷、防水阻菌、美化疤痕的優勢,或將成為替代傳統縫合的最佳選擇。產品內部的安瓿管封裝設計,只需擠壓即可使用,特質材料涂抹頭、擠壓器對出膠量雙重控制,涂抹均勻平整,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醫生手術的操作負擔。
錨定20億高值耗材,“獨角獸”破局
傷口縫合是外科手術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傷口縫合的好壞對傷口愈合影響很大。經臨床驗證,博恩銳爾醫用粘合劑能夠有效消除縫線縫釘對組織的擠壓和創傷,減少異物引起的組織反應,有效避免縫線疤痕,愈合效果良好。?
作為博恩銳爾的首推產品,醫用粘合劑廣泛適用于普外科、急診科、婦產科、泌尿科、整形外科、骨科等各科室的微創手術創口粘合,具體包括腹腔鏡手術、疝氣手術、甲狀腺手術、乳腺手術、剖腹產、頭皮裂傷、腎切除等。
與傳統的針線縫合相比,博恩銳爾醫用粘合劑利用其特制的涂抹器與涂抹刷頭,將皮膚膠水均勻涂抹于創口處,并維持對合狀態5-20秒即可固化成膜,膜層7-10天即隨角化皮膚自然脫落。操作安全便捷,無需縫合。?
在成分上,相比于上一代粘合劑的主要成分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博恩銳爾醫用粘合劑主要成分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有著閉合強度更高、柔韌性更強、皮膚刺激性降低,等強大優勢,同時在創口愈合過程中,膠膜作為細菌屏障,柔韌防水、避免二次感染,讓患者的術后體驗更好。?
據悉,博恩銳爾主營創口修復類生物醫用材料、再生醫學等高端耗材,產品矩陣覆蓋手術止血材料、手術粘合劑、生物膠和創口修復材料,核心產品包括醫用粘合劑、生物流體止血膜、光固化醫用膠、生物膠體液和護創生物敷料。?
博恩銳爾由清華大學博士團隊創建,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已建立多個高分子生物材料技術平臺,產品技術水平均處于業內領先地位。目前已授權專利20余項,已獲得各類醫療注冊證6項,另有在研產品10余項,研發錨定國際一流水準,多為單品市場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高值耗材,其中多個產品已進入注冊申報階段。?
公司銷售渠道布局二十余省市,是擁有產品研發、注冊、生產、銷售綜合開發能力的平臺型創新公司。曾獲評2019年度江西省“種子獨角獸企業”,企業目前已完成B輪融資。
國產品牌彎道超車
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全球生物材料市場已超過450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5.8%。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從2011年的65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400億元,增長了近4倍。國際上,強生、捷邁邦美、美敦力、雅培、史賽克、丹納赫等企業占據強勢地位。?
博恩銳爾創始人兼CEO甘少磊指出,生物材料領域尚且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目前來看,海內外技術研發能力還沒有像芯片等領域一樣形成絕對優勢。對于以博恩銳爾為代表的國內生物材料企業,最大的彎道超車機會在于新型材料、先進制造、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集成及搭建能力。?
伴隨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近年來,我國微創手術發展也十分迅猛。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每百萬人口接受微創外科手術的數量,從2015年的4248臺增至2019年的8514臺,微創外科手術的滲透率由28.5%增至38.1%,年平均增長率超20%。
而在美國,2019年每百萬人口接受微創外科手術16877臺,手術滲透率達80.1%。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以及未來還將繼續增長的手術滲透率,預計微創市場或將出現井噴期。?
政策方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的55個指標中,包含出院患者微創手術占比。此前,科技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要引領篩查預警、早期診斷、微/無創治療等新型醫療產品全面實現國產化,減少進口依賴,降低醫療成本。?
博恩銳爾醫用粘合劑提供的傷口處理新方式,正是微創手術的黃金搭檔。身處優勢賽道,搭乘政策東風,操作便捷、使用安全、弱化留疤性的博恩銳爾醫用粘合劑,將成為從一線城市的大醫院到更廣闊的縣級、乃至基層醫療市場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