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尤其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2021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的數據顯示,約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糖尿病,但有近一半未確診。2021年全球約5.37億成年人(20-79歲)患有糖尿病,預計到2030年和2045年,這一數值將分別增至6.43億和7.83億。


我國2011年20-79歲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人數9000萬,2021年數值就達到了1億4090萬。

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結合血糖監測進行日常的自我管理。通過血糖監測了解自身血糖濃度,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安排運動規劃,并根據遺囑調整用藥量。目前常用的血糖監測包括動態血糖監測、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毛細血管血糖監測等。傳統的借助于血糖儀“采指血”的方法,患者不僅得忍痛采血,而且這一方法無法實時監控。為了更加準確便捷舒適的監測血糖,科研工作者不斷研發,且成果顯著。
采指血需要患者忍痛采血,患者體驗不好。KTH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微針貼片血糖監測,直接在皮膚上測量皮下不到1毫米深度的血糖水平,是幾乎無痛的;據青島市科技局發布的動態顯示,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小組研發出“微針貼片傳感器”,取代以往的采血針和注射針,只需幾分鐘就能肉眼判斷血糖值的高低……
不同時期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的頻率也不相同,比如血糖不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須每天多次監測血糖。如果想要相對準確的反映血糖以及血糖控制情況,患者需要每日多次測血糖,這種情況下,為了完整反映血糖波動及趨勢,實時監測血糖很有必要,持續血糖監測系統(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CGMS)應運而生,為評估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個性化的血糖控制方案提供了數據支撐。雷蘭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通過檢測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而反映血糖水平;微泰醫療器械研發的AiDEX CGMS不需要用戶測量指尖血糖校準,可以在連續14天內每5分鐘測量出血糖值,從而形成反映血糖變化趨勢的曲線……
監測血糖并且實時控制血糖的研發持續推進。2016年FDA核準上市了“人工胰臟”,可以幫助患者持續監測血糖,并且視需求情況自動導入胰島素;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和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仿生胰腺”,可放置在腰包或者口袋里便攜攜帶,利用智能手機作為控制中樞,實時監測血糖并且模擬真實胰腺的血糖調節內分泌模式“分泌”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日企泰爾茂(TERUMO)正在研發通過人工智能分析以最合適劑量自動給患者注入胰島素的“人工胰臟”……
近年來,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以其便攜式特點迅速搶占市場,AppleWatch Series 6血氧檢測、華為WATCH D血壓測量,目前多個項目致力于研發監測血糖的可穿戴設備。Garmin與Dexcom合作研發血糖監測功能,通過手表可以查看血糖水平;英國公司Rockley Photonics是蘋果供應商之一,在血糖監測技術方面有很深的積累,據外媒報道,其研發的血糖監測技術將于2022年應用到消費類產品,傳感器可用于監測血糖;也有報道爆料稱,三星蘋果正在研發在智能手表上添加血糖監測工具……將血糖監測技術應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研究已經進行多年,一旦成功,會是行業顛覆性的重大成果。
科技發展,多元多樣化的血糖監測方式,讓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煩惱之余也有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