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試行的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交易規則出爐!?

9月5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關于上市規則、交易規則和會員管理規則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起草了《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和《北京證券交易所會員管理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等業務規則。
企業到北交所上市要符合哪些條件?醫療器械企業能否借政策東風分一杯羹?從北交所公布的四條標準來看,這一制度安排更適合盈利能力相對穩定且具備一定經營杠桿的成長型企業。
據《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顯示,發行人申請公開發行并上市,市值及財務指標應當至少符合下列標準中的一項:
(一)預計市值不低于2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不低于1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者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2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
(二)預計市值不低于4億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于1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30%,最7近一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
(三)預計市值不低于8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2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合計比例不低于8%;
(四)預計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不低于5000萬元。
此外,《上市規則》還提出在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可以申請到北交所上市。
而從近日舉辦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布的信息看,國家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百家械企上市,科創板為首選
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陸續成立,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資本市場迎來活躍開放的新篇章。北京證券交易所橫空出世,是“十四五”時期中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進程之中的最新舉措,也將標示著我國資本市場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平穩格局。
一直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緊隨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腳步,企業創立年份均在二十年以內。在產業發展初期,威高、邁瑞、魚躍、微創、穩健以及樂普等國內頭一批醫療器械企業涌現市場,現如今不少成為眾多上市企業當中的佼佼者。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臺統計,截至今年8月31日,國內共有126家醫療器械企業上市,其中A股主板24家、創業板38家、科創板38家、港股24家、美股2家。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在2019年正式開市后,對重研發的醫療器械行業開放了多條上市“便利通道”,成為近年來醫療器械企業IPO的首選板塊,短短2年已成功上市38家醫械企業,成為開市時間最短、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板塊之一,并且38家企業上市以來股價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科創板的成立擔負著推動研發成為產業價值鏈的使命。相比其他主板上市條件,科創板更看重企業研發投入,允許未盈利的企業進行上市注冊申請,而在發明專利以及技術創新等科創屬性評價當中有著“嚴把關”標準,從而形成了“大而強”和“小而美”并存獨特屬性。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所屬企業大多處在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不過,許多企業全身心專注于產業鏈領域尖端,在技術創新上達到全球領先的地步。
7月19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從已公布的三批企業名單來看,上榜的醫療器械企業共31家,包括先健科技、傅利葉智能、錦波生物以及微創心通等細分領域龍頭。
“三足鼎立”成型,差異化服務“小專精”
中小企業作為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在促進產業經濟發展以及技術創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對于大型企業、成熟企業而言,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實現仍是薄弱環節。北交所的設立,不僅可以承載更大的融資規模,暢通資本流通機制,讓創新創業公司更多喘息空間。
證監會表示,為實現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北京證券交易所將聚焦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一是市場功能方面,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二是在制度安排方面,制定契合中小企業的制度,堅持向滬深交易所的轉板機制;三是在市場運行方面,以合格投資者為主,投資者結構會與滬深交易所有差異。
與科創板相比,無論是研發投入占比還是研發成果要求方面,北交所對企業上市的接納程度更高。對比來看,科創板在對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標準上,要求企業最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比不低于15%,而北交所只需在最近兩年內不低于8%,并且在研發成果等科創屬性標準上,北交所門檻較低,更適合中小型初創企業。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除了頭部企業外,具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并不多,北交所的設立鼓勵中小企業練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
此外,對于大多正處于攻克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來說,北交所為“小專精”企業提供了新的便利資本運作平臺,鼓勵企業騰出更多資源集中在技術創新當中,讓企業把“錢花在刀刃上”,加快企業技術研發的成長速度,推動產業實現源源不斷的創新發展。
例如,對現金分紅比例不作硬性要求,鼓勵公司根據自身實際“量力而為”;對于股權激勵,允許在充分披露并履行相應程序的前提下,合理設置低于股票市價的期權行權價格,以增強激勵功效。
結語
北交所通過特色差異化市場定位與制度安排來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形成京、滬、深三地交易所功能互補、各顯優勢的國內證券市場新格局,實現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
對于醫療器械產業來說,北交所的設立將普惠眾多基層創新中小企業,強化產業鏈底線作用;且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專精特新”中小醫療器械企業面臨IPO折戟,北交所的設立將給企業提供更廣闊的上市選擇空間。未來,北交所有望成為繼科創板后醫療器械領域另一個主力板塊之一。
參考文章: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云舒 管筱璞《有了新三板為什么還要設立北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