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進軍可穿戴醫療器械領域關鍵詞
近日,廣東省藥監局正式公布了《廣東省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批準產品名單》(截至2021-8-2)。華為終端的產品赫然在列,產品名稱為:腕部單導心電采集器,屬于可穿戴醫療器械,二類醫療器械產品,受托人為濰坊京為高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而華為早在去年就獲得了首個醫療器械可穿戴設備腕部單導心電采集器,于去年11月拿到二類證。
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所屬集團是華為,注冊資本6000萬人民幣,成立日期為2012年11月23日。華為在數字醫院、區域衛生信息化和分級診療等諸多醫療健康領域都有布局,心電領域華為在2016年就開始密集地專利布局,專利信息比較近的一次授權公開是在今年2月份,涉及“用于心電測量的裝置和方法”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申請日期為2016年7月29日。
蘋果入局,心電領域爭奪版圖關鍵詞
科技巨頭公司布局醫療器械領域早就屢見不鮮,心電領域的“廝殺”更是異常激烈。今年6月,蘋果的Apple Watch 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審批,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醫療器械批準證明文件(進口待領取信息)》中,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的移動心電圖房顫提示軟件(注冊證編號為國械注進20212210223)注冊在列,完成審核,蘋果手表用戶或許不久后便可在更新中獲得該功能,也同時意味著蘋果正式進軍醫療器械領域。
據悉,此前蘋果健康 App 里心電圖功能介紹,如果啟用服務后,可以在 Apple Watch 上做心電圖," 心電圖 "App 使用 Apple Watch 的數碼表冠記錄心跳,然后 App 會檢查是否出現房顫,心律不齊的一種形式。心電圖 ( ECG 或 EKG ) 檢測功能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的心臟狀況,可以避免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實際上,蘋果在2018年發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4 上就推出了ECG 心電圖檢測功能,并獲得FDA批準,一時在醫療布局上被看成是“巨大的飛躍”。?隨著大眾對于健康認知意識的愈發強烈,用于人們健康數據的監測的便攜可穿戴產品將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
騰訊介入醫學影像智能識別市場關鍵詞
可穿戴市場火熱,醫學影像領域也不逞多讓。而騰訊跨界醫療器械布局更早,騰訊醫療健康成立于2016年,今年6月25日,注冊資本由500萬元暴增至9億元。今年3月,騰訊醫療健康就有2個醫療AI軟件進入創新器械綠色通道。騰訊介入的是醫學影像智能識別,涉及眼底病和下消化道息肉。
?
2018年6月,騰訊正式發布首個AI醫學輔助診療開放平臺,宣布開放旗下首款AI+醫療產品“騰訊覓影”的AI輔診引擎,助力醫院HIS系統、互聯網醫療服務實現智能化升級,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智慧醫療生態。
?其實騰訊在醫療領域的布局是以投資作為開局。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騰訊就開始涉足醫療領域的投資。據統計,2014年9月2日至2021年2月9日,騰訊累計參與了18起互聯網大健康的投資,涉及總金額超164.8億元人民幣,涉及公司分別為:妙手醫生、丁香園、水滴互助、企鵝杏仁、萌爪醫生、匯醫在線、鄰家好醫、微醫、醫聯。
小米進軍醫療美容器械賽道關鍵詞
和其他科技巨頭不同的方向選擇,小米另辟蹊徑,選擇了進軍美容器械賽道。成立于2017年的個人美容護理品牌inFace在近日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規模的Pre-A輪融資,由小米集團、順為資本領投。這是小米在2021年完成的第三次美容市場投資,此前參與了有生發儀、脫毛儀的可思美的近億元B+輪融資,還有推洗臉凈水器的氧芬。
如此密集的投資背后是迅猛發展的醫美行業。作為“顏值經濟”的醫美行業在近年來開始快速進入大眾的視野。今年,醫美板塊已經持續暴漲了3個月,處在產業鏈上游的三大龍頭——愛美客、昊海生科、華熙生物,漲幅更是分別達到了81%、104%、72%。
百度、阿里、京東、拼多多跨界加入戰局關鍵詞
2019年2月,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發生變更,銷售第三類醫療器械、II類醫療器械等出現在其經營范圍內。
?
2020年5月,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發生變更,新增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資料顯示,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冊資本為10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經營電信業務、銷售二類醫療器械等。
?
2019年9月,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實控企業江蘇賽夫經營范圍發生變更,新增Ⅲ類醫療器械的批發與銷售、角膜接觸鏡(軟性、硬性、塑形角膜接觸鏡)、護理用液銷售等。
?
在科技巨頭醫療器械大戰拉開帷幕之后,電商后起之秀拼多多也加入了戰局,而拼多多的“醫療器械”具體細分出血壓計、血糖儀、霧化器、體溫計、制氧機、助聽器、治療儀、呼吸機等8個小類,主要以家用醫療器械為主。
“互聯網+醫療”成為醫療器械市場新趨勢關鍵詞
國家對“互聯網+醫療”的支持,也對醫療器械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單價高、毛利率高的醫療器械市場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爭先入局的領域。?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醫療聯合體內上級醫療機構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面向基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鼓勵利用可穿戴設備獲取生命體征數據,開展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醫療健康智能設備的移動醫療示范,實現個人健康實時監測與評估、疾病預警、慢病篩查、主動干預。
巨大市場空間驅動科技爭先入局關鍵詞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9)》(下稱《報告》)指出,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在2018年達到6380億元,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材市場。連續6年保持20%復合增速,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4年超過1.2萬億元。?科技企業布局醫療器械的落腳點值得一提,歐美國家家用醫療器械設備產值達到260 多億美元,年增加率超過16%,被譽為未來十年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而在國內,家用醫療器械的比例卻占不到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產值的11%,這意味著這一市場有巨大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