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型醫療設備市場要變天了......
據證券數據寶消息,8月4日邁瑞醫療開盤跌幅近5%,盤中一度跌近9%,截至當日上午收盤,該股報376.21元,下跌8.11%,市值較昨日縮水超400億元,最新市值4573.6億元。
“械茅”市值縮水400億
該省集采消息或成致命導火索
對于邁瑞醫療市值突然大跌,市場消息認為,很可能是與近日安徽省頒布的集采消息相關。
據悉,7月30日安徽省醫保局發布通知,開展2021年度全省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集中采購工作,采購項目包括乙類大型醫療設備以及單價在200萬元的醫療器械創新網,并要求全省已取得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許可證,計劃2021年采購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的醫療機構均參加本次省級集中采購,且在原則上每年組織一次。
據聯盟菌分析,此次省級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集采并非空穴來風。早在去年12月初,安徽省醫保局就開始制定《關于完善全省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集中采購工作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到今年5月,安徽省四部委下發關于“完善全省乙類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確強調分類統一設備技術參數,發揮規模效應,并堅持以量換價,量價掛鉤。
事實上除了安徽省,深圳市近期也出臺了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的相關政策。
7月28日,深圳市財政局發布《2021年度市屬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八類醫療設備批量采購項目競爭性談判采購審批前公示》,擬代22家市屬醫療衛生機構,統一通過公開征集供應商競爭性談判方式實施批量采購,采購項目包括MRI、CT、DR、B超、呼吸機、麻醉機、腔鏡、監護儀八類醫療設備。
由此可見,此次市級、省級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集采同時行動,對主攻醫療設備板塊的企業而言(如邁瑞醫療等),勢必將造成巨大沖擊。
不過聯盟菌認為,縮水400億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眾所周知,安徽、深圳作為近年來國家集采的重點試點區域,對近5年的國采走向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那么此次集采,或正預示著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時代即將到來!
國產大型醫療設備優先進院
國產替代成“財富密碼”
回到伊始消息,其實縱觀邁瑞整體產品線我們會發現,此次安徽大型醫療設備集采,對其的影響范圍并不大。
據了解,邁瑞醫療產品鏈條非常豐富,不僅包括部分乙類大型醫療設備,還包括彩超、監護儀、呼吸機、麻醉機、等中小型設備,總價在幾萬至上百萬不等,因此聯盟菌認為,此次市值大幅縮水,并非代表市場對邁瑞發展前景的否定,而是市場因集采可能對國產醫療設備企業發展造成惡劣影響而產生的恐慌。
重審此次安徽集采,是否真的會將國產醫療設備企業必入絕境?其實不然,與之相反,此次集采落實后,國產替代或將真正成為醫械行業的“財富密碼”!
據安徽省此次集采工作文件表示,在明確采購需求、強化集中采購管理基礎上將采用“三分合一”集采模式,并特別作出如下說明:
對醫療機構分級。將醫院提出的設備技術需求分為科學研究型、臨床研究型和臨床應用型;縣(市、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首次配置,市級醫療配置弟2臺及以上、省級醫療機構配置第3臺以上用于非科研的同類乙類設備,在不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及設備技術參數、功能定位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鼓勵采購國產設備。
據悉,此次并非安徽省首次強調支持國產醫療設備。在2020年12月,安徽省醫保局就全省乙類大型醫療設備集采征求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第2臺及以上大型醫療設備配置,在實際執行落地時原則上全部選擇國產;市縣級以下的公立醫院首臺配置就要選擇國產。
除了安徽省,各地都在鼓勵支持國產設備,提高醫療機構國產設備的配置水平。
今年4月海南省公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關于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鼓勵高端醫療裝備首臺(套)在海南進行生產。凡被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或列入甲、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許可目錄的國產大型醫療設備,只要在海南落戶生產,在政府采購中會優先采購。
同年6月,云南省一份總預算為2.7億的招標文件顯示,招標設備不接受進口產品,全部要求國產。
同時,廣東省衛健委印發《廣東省2018-2020年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規劃和技術評估標準(試行)的通知》,鼓勵公立醫療器械使用單位優先配置國產自主品牌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
而在浙江,今年被納入省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統一論證清單的醫療類設備共有195種。這就表明,除此195種醫療設備外,政府采購均需優先采購國產設備。
由此可見,國產醫療設備采購已經成為趨勢,即使未來集采范圍波及邁瑞等國產巨頭,對其企業發展也將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
集采利好產業龍頭
“生存”成中小型國企重點難題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此次安徽省集采對邁瑞而言只是短期陣痛,未來國產龍頭將依舊受益于集采工作,受益范圍也將逐步擴大。
眾所周知,安徽省在全國試點的集采省市中地位特殊,據市場調研數據統計,在安徽省所在的長三角地區,產業聚集發展迅速,中小企業活躍,產品類型也具備小而全的特色,具體包括眼科、骨科、手術器械等多個方面,基本涵蓋了醫療機構的大部分設備需求。因此此次在安徽省范圍內進行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勢必將進一步壓縮本土中小型國企的市場空間,甚至將其淘汰出局。
事實上隨著冠脈支架國采的啟動,近年來國家、省級集采的覆蓋范圍正不斷擴大,中小企業已越來越力不從心,中標者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顯而易見,當下對國內中小型企業而言,賺錢已經不是首要難題,生存才是!未來一旦大型醫療設備正式納入國采范圍,對其造成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那么大型醫療設備在短期內會納入省際聯盟集采,甚至國采范圍嗎?
從理論上來說,不會。
據EvaluateMedTech及公開資料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我國影像診斷設備依舊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其次是體外診斷,占據14%的市場份額;低值耗材占據13%的市場份額;剩余的市場份額被心血管、骨科及其他類器械所占據。而在占比較大的領域中,符合集采標準,且處于同質化,殺價空間大的大型醫療設備品類并不多,并且50%以上被進口產品占據。因此從納入國采的產品標準看,大型醫療設備在短期內并不適用于國采行動。
當然,這些只是聯盟菌的推論。按照冠脈支架集采的時間線來看,在國產冠脈支架技術剛剛革新的時刻,國家就手起刀落斬斷了數十億的利益鏈條,因此未來,當大型醫療設備(如影像、檢驗等)國產技術革新后,是否也將“歷史重演”?相信你心中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