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部通知,300億補助資金下發
7月30日,中央財政部最新發布了一則《關于下達支持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顯示,為了加快地方加快補齊應急物資保障短板,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中央財政現將特殊轉移支付中安排部分資金用于支持地方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
財政部要求,補助資金下發后,各地要進一步完成充實完善專用應急政府儲備、大力支持產能備份建設、增強醫療物資和裝備應急轉產能力等三方面重點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央財政支持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補助資金分省預算指標總計為300億元。
財政補助資金的下發,也就意味著各地應急救治相關醫療設備配置工作正式開啟。
切塊分配一次下發
集中建設醫療救治設備
通過補助資金分省預算指標中能夠看出,財政資金將以各個地區人口以及縣級行政區的數量按照因素法切塊分配,一次補助到位。
補助基金也主要用于市縣基層,由各地自行安排,集中對重點救治藥品、醫療防護物資、醫療救治設備方面儲備及生產動員能力建設(不含醫療機構醫療物資儲備及生產能力建設)相關支出給予補助。
事實上,就在近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就表示,2020年公衛相關項目中央預算將是去年的兩倍。
對于疫情期間暴露出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一些問題,例如發熱門診的收治、傳染病救治的床位、重要的醫療設備以及醫療物資的短缺等等,都將是未來國家重點強化的方向。
在未來重點提升醫療衛生機構的7項能力中,明確提及要強化可轉換ICU的救治能力和強化實驗室的監測能力。
1、強化可轉換ICU的救治能力,明確各級醫院的ICU中都要設置一定數量負壓病房和負壓手術室,或者預留出負壓改造的條件,按不同規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機、心肺復蘇、體外膜肺氧合等醫療設備。
2、強化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新增一批達到P3水平的實驗室,填補地市級P2實驗室空白點,提升重大傳染病檢測一錘定音的能力。
此外,在應急醫療物資保障上,國家還將支持每個省份改造升級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患者救治和重要醫療設備儲備任務。
并且,引導醫療機構做好醫用口罩、防護服、防護眼罩等儲備,例如不少于10日用量的防護用品。
可以說,在2020年新一輪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上,常態化疫情防控建設工作將成為重中之重。
應急救治物資參考儲備清單公布
大型設備配置潮開啟
根據此前5月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以及國家中醫藥局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的通知》中顯示,在加強急救治物資貯備上,三部門特地發布了一份應急救治物資參考儲備清單。
具體內容如下:
除去對于床旁監護系統、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關設備的需求外,監護儀、內鏡、血液凈化、除顫儀、影像學、生物醫療低溫儲存設備、檢測設備等一系列醫療器械同樣包含在內。
不僅如此,對于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上,此前國家衛健委也曾在《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19年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19年版)》中公布過最新版的醫療設備配置標準。
顯然,隨著財政補助資金的下發,各地醫療衛生建設很快就要開啟,相關醫療器械市場也將迎來醫療器械、設備配備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