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1日),福建省醫保局最新發布了《關于公示福建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中,福建省醫保局對此前人工關節、留置針、超聲刀、鎮痛泵4類高值耗材帶量采購的結果進行了公示。
公示結果顯示,強生、BD、威高、施樂輝等多家知名械企中標,但價格降幅尚未明確。
中選企業名單如下:
對比此前福建省公布的符合報價條件企業名單,人工關節類的“入圍選手”共有25家,超聲刀類10家,鎮痛泵類19家械企留置針類27家,其中更是不乏史賽克、強生、BD、魚躍等多家知名械企。
在本次的省級帶量采購中,福建省明確將以2018 年 10 月 1 日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全省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4類高值耗材總用量的70%以量換價。
截止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顯示,福建省共有二級醫院290家,三級醫院91家。近400家醫院的年采購量的70%,其約定采購量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據福建省此前公布的約定采購量來看,采購基礎量已經遠超690萬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省級帶量采購中,福建省還明確中選耗材企業要嚴格執行“兩票制”,鼓勵實行“一票制”。
與此同時,在貨款結算上,福建省還要求實行“月結”制度。中選醫用耗材產品將由醫保經辦機構統一代為結算貨款,通過福建省藥械采購平臺進行交易,當地醫保將于每月15日前支付上一月的耗材貨款。
事實上,現階段耗材“兩票制”基本已經全面落地,且隨著醫用耗材市場的整治不斷深入,“兩票制”已成過去式,“一票制”正在不斷逼近。
就目前而言,越來越多地區“組團”聯盟的同時,不少省份的“一票制”也在不斷的蔓延,安徽、浙江、江蘇的醫保直接結算工作已經落地。
不僅如此,按照此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來看,未來積極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完善醫保支付標準與集中采購價格協同機制,將會是各省2020年醫改至關重要的一項任務。
此外,在此前2019年末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通知》中明確,2020年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要率先推進由醫保經辦機構直接與藥品生產或流通企業結算貨款,其他省份也要積極探索。2020年9月底,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要率先進行探索。
今年3月初,國家醫保局還明確要求,江蘇、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慶、四川、陜西和寧夏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的省級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要在9月底前落地。
可以說,2020年“一票制”的不斷推進將與省級高值耗材帶量采購一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一票制”之下,流通環節的水分不斷被收干,經銷商的價值也將不斷減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批經銷商將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可想而知,在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下,流通領域的“陣痛”將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