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平均工資多少?哪個科室醫生工資最高?近日,丁香人才發布《2020中國醫院薪酬報告》,報告通過對全國93家醫院財務部門的調研,篩選出 2830 條薪酬數據,呈現出目前中國醫務人員薪酬的真實情況。
01、全國醫院平均年薪 18.5 萬
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全國醫院平均年度現金薪酬 18.5 萬元,其中一線城市平均薪酬25.3 萬,二三線城市19.0 萬,四線及其他城市12.8 萬。
此外,不同等級城市的醫務人員薪酬差距較大,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平均薪酬是二三線城市的1.3倍,是四線城市的2倍。
02、不同職稱薪酬差異明顯
影響醫生薪酬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莫過于職稱。數據顯示,職稱帶來的薪酬差別在 30%-50% 不等,且城市等級越高,差距越明顯。
以一線城市為例,正高職稱的醫生是初級職稱醫生的3倍以上,是中級職稱醫生的2.14倍,是副高職稱醫生的1.48倍。
這項數據說明,越是擁有高超技術和診療經驗的醫生,獲得的薪酬待遇就越多。這也反映出醫生是真正靠技術吃飯的職業,醫療行業也對高級人才在薪酬上傾斜明顯。
03、四大科室平均薪酬最高
除了職稱,各科室間的薪酬差異也很明顯。調研數據顯示,腫瘤、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骨科是平均收入最高的四個科室,兒科和皮膚科則相對靠后。
此外,職稱越高,各科室間收入的差異也越大。數據顯示,在正高職稱中,薪酬最高的前四個科室分別是腫瘤科、心血管內科、骨科、神經內科;副高職稱收入前五名分別為:骨科、眼科、超聲科、神經內科和消化科。
而中級和初級職稱各科室收入差距則較小。其中,中級職稱收入較高的科室為骨科、神經外科、影像放射科、普通內科以及兒科,但各科室間的整體差距不大。
04、民營醫院更青睞高職稱人才
眾所周知,由于民營醫院在醫療服務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往往需要更高薪酬來吸引人才,那么民營醫院最愿意為那些醫生付出高薪酬呢?民營醫院/公立醫院薪酬水平的比值或許能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民營醫院更喜歡高職稱醫生。數據顯示,職稱越高的醫生,民營醫院比公立醫院多支出的薪酬比例就越多。
而在中級職稱中,民營醫院給出的薪酬和公立醫院基本持平(除四級及其他城市外,四級城市這項比例差距明顯),民營醫院給予初級醫生的待遇甚至不如公立醫院。
05、哪些科室在民營醫院更吃香?
那么在具體科室上,民營醫院又愿意給那些科室開出比公立醫院更豐厚的薪酬?數據顯示,在正高職稱中,民營醫院對腫瘤科、康復科、超聲科、普外科、神經外科人才的薪酬溢價最多,而在副高職稱中,排名靠前的則是腫瘤科、超聲科、神經外科和檢驗科。
此外,等級越低的城市,民營醫院開出的薪酬和當地公立醫院相比差距越大,這說明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民營醫院,越需要通過薪水吸引人才,這或許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低層級城市的醫生不太愿意離開體制走向市場,一線城市的醫生市場思維更為開放。
06、民營醫院收入更“穩定”
此外,對于固定薪酬比例的研究顯示,民營醫院固定薪酬比例平均在 63%,而公立醫院在 47%,丁香人才認為,這說明民營醫院以更高比例的固定薪酬弱化績效工資的占比,一定程度上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和壓力,以此來吸引更多人才。
實際上,固定薪資比例少一直是公立醫院醫生薪資體系中被“詬病”的部分,也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甚至有業內人士呼吁公立醫院采用“薪金制”——即固定薪酬,不將醫生的個人收入與醫院經濟收入掛鉤,此舉也可以有效防止過度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