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來,我們已經見到了多種醫療資源短缺及其瘋狂搶購,口罩、酒精、呼吸機、熔噴布……
在全球疫情仍然蔓延的情況下,意料之外的短缺也開始出現。
在新冠肺炎這種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過程中,醫療物資的短缺悄然指向透析產品。
緊缺!在紐約初現
在新冠疫情爆發熱點地區,如紐約,對于腎臟透析設備及產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導致透析產品現貨短缺的狀況開始出現。
紐約州州長Andrew Cuomo表示,紐約州對呼吸機的需求開始停滯。但透析治療時間的延長以及需求的增多,將帶來透析液、透析設備甚至透析醫護人員短缺的狀況。
約20%重癥患者需24h/數周的透析治療
透析產品的緊缺出人意料。
誰也沒有想到,新冠肺炎這種呼吸道疾病對腎臟的損害率驚人得高:大約20%的冠狀重癥患者需要24小時透析治療以清除血液中的雜質,而且通常需要數周時間。
而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的數據,正常的透析治療持續約4小時,每周進行3次。這意味著原有的醫療儲備遠遠不夠。
同時,新冠患者身體對病毒的強烈反應經常導致他們的血液凝結太多,而這些凝血容易造成透析過濾器堵塞,這導致醫院對于透析過濾器更高的需求量。
*凝血可能是由細胞因子風暴引起的。
透析產品短缺讓新冠治療熱點醫院面臨艱難的抉擇
短缺已經在紐約的醫院里初現,那里有超過20.2萬人感染,近1.1萬人死亡。
由于成千上萬的冠狀病毒患者出現腎衰竭,醫院的透析液趨于耗盡。一些醫院不得不決定哪類新冠患者從透析中獲益最大,或者縮短患者的透析時間以治療更多的患者。
令人悲傷的是,有需要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透析,受損的腎臟就無法從體內排出足夠的毒素,最終會導致患者死亡。
而隨著新冠患者數量的增加,美國芝加哥、新奧爾良和西雅圖等其他熱點地區也越來越擔心自己的透析產品供應。
常規腎病患者的透析儲備受到擠壓
除了由新冠病毒引發的大量腎病患者之外,原有的腎病患者在美國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腎臟問題是2017年美國第九大死亡原因。
數據顯示,大約3000萬美國人患有某種腎臟疾病,通常需要透析或移植。相較于稀缺的移植,透析是維持和延長這些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目前新冠患者激增的需求甚至擠壓到醫院為常規腎衰竭患者而購買的透析儲備。
防護薄弱,透析護理人員短缺
除了產品和設備之外,在新冠爆發的熱點地區,院感洼地——透析室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
疫情的不斷加劇,“挑釁”著原本脆弱的感控防線,稍有異常就會人心惶惶。
由于缺乏防護以及與患者長期的密切接觸,一些透析護理人員正在感染病毒。一名紐約護士表示,她所在的透析病房有八名護士感染了冠狀病毒,她本人則是其中之一。
一些醫院正在考慮使用監護儀或其他設備,讓護士能夠遠程監控透析病人。然而,這一部署的完成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上陣!費森尤斯、百特緊急救援
透析產品的必需性將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推向抗疫前線。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發布的報告,全球透析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742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992億美元,預測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為+6.0%。
從全球來說,目前透析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占比高達70%以上。
全球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Fresenius Medical Care AG & Co.(德國)、Baxter International(美國)、B. Braun Melsungen AG(德國)、Nikkiso(日本)、Nipro Corporation(日本)等。
費森尤斯(Fresenius)和百特(Baxter)已經宣布,將向需要的醫院提供額外的腎臟透析設備和用品。
費森尤斯醫療北美公司(Fresenius Medical Care North America)4月17日表示,將生產約150臺透析設備,以便迅速部署到醫院,并將可用于治療的耗材數量增加近一倍。
具體來講:
費森尤斯將在全美各地的醫院中建立NxStage重癥監護病房(提供透析服務)的儲備庫,這些病房可以在提前一周通知的情況下重新部署到其他需要的地方;
為重癥監護病房提供額外分配一組NxStage System One循環機;
將透析導管和過濾器產量加倍;
通過預混合透析液將袋裝乳酸透析液的容量提升75%。
百特發言人Lauren Russ表示,美國和歐洲對透析液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5倍。百特的工廠正在“以最高產量運行”,以滿足前所未有的需求。
提高PrisMax和Prismaflex血液凈化系統的產量,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和耗材。
諸如Mini Plus藥物輸送系統、頻譜IQ輸注系統及配套靜脈輸注組、以及在ICU和整個醫院使用的注射用藥物等相關產品的產量,都在努力提升中。
百特還在尋找進一步增加供應的途徑,“積極”監控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情況,并購買增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與此同時,百特正在與FDA和CMS合作,在不影響其他地方醫療設施供應的情況下,向紐約的醫院運送更多的醫療用品,并將根據動態情況定期更新這些分配。
但這也意味著目前對于紐約醫院的訂單數量已經開始設置上限。而“緊缺”已經成為現實。
假如中國透析產業出場
近期,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與FDA和CMS舉行了電話會議,討論發放緊急使用許可以進口更多透析液的可能性。
假設這一措施開始實施,處于疫情緩和期的中國透析產業,是否將會像之前口罩、呼吸機緊缺時那樣,迎來大量的出口訂單?
中國血液透析產業鏈可分為:
上游生產端:包括器械、耗材、藥品;
中游流通端:有“儀器投放銷售”與“直接銷售” 模式;
下游服務端:有“獨立血透中心”、“醫院收購”和“與醫院合作” 模式。
▲血液透析全產業鏈
按照收費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一是透析設備和耗材,包括透析器、透析機、透析管路、透析粉/液及水處理系統,醫療費用占比56%;
二是透析藥品,醫療費用占比13%;
三是透析服務,醫療費用占比31%。
▲血液透析產業鏈劃分及市場占比
總體來講,在國際市場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很可能會進行補位。
那么,哪些企業可能會參與進來?
血液透析設備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行業,產品研發難度大、時間長,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員和研發資金,對企業的資金、技術和人才要求較高,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
因此,目前中國絕大部分透析設備市場仍由費森尤斯、百特、貝朗和一些日本品牌占領。國產血液透析設備尤其是透析機、透析器的市場占有率不足20%。
不過,近幾年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透析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具備生產透析機的技術和能力,陸續取得了透析機、透析器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并且加速出口。
比如,2018年,廣東寶萊特完成了產品 Haemodialysis Equipment(D30 血液透析設備(機))的 CE 認證。
▲中國市場上主要的透析產品生產商
▲中國血透領域主要企業
從細分領域來說,
透析機是血液凈化治療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治療儀器,由透析液供給裝置和體外循環監控裝置組成。國產透析機的主要生產商有威高、暨華、山外山、多泰、奧凱龍和威立生等;
透析器也稱“人工腎”,作為核心耗材,技術壁壘最高。國產透析器的主要生產商有威高、華鼎金泉、佩妮、江西三鑫醫療等。
國產份額約為30%,進口替代在持續加速。較進口品牌同規格產品相比,國產透析器價格便宜20%左右。因為目前醫保實行“打包”收費政策,所以血透中心更愿意使用性價比高的耗材。
國產廠商相比進口廠商而言,針對市場能夠執行更加本土化、更靈活的銷售策略,將加速對進口產品的替代。
血液管路產品的技術壁壘一般,目前國內廠家已突破該產品的生產技術,國產化率超過50%,預計未來國產替代進口將繼續推行。
血液粉/液的生產工藝要求高,運輸成本高。此外,政策壁壘高,目前擁有透析粉液生產證書的企業約20家。
由于國內企業在生產和物流成本上的優勢,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國內前五大廠家合計的市場份額僅為23%,行業集中度較低,未來有較大的行業整合空間。
全球疫情的走勢目前仍未明朗化。透析產品的意外短缺,讓人揪心。在需要國產產品補位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更應該嚴格把控產品質量,打造中國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