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注,直接投射在了二級市場上。wind數據顯示,自2020開年以來,國內器械市場一路上揚,領跑各個醫療子行業,成為拉動醫療板塊上漲的中流砥柱。
醫療器械的黃金十年
盡管醫療器械與藥品體量上有所差距,但年均復合增長率(22%)遠高于藥品市場(14%)。
醫藥衛生總費用占比上,醫療器械比例連年上漲,2018年已達8.97%。
▲數據來自:南方所、中國醫藥物資協會、Wind
在市場規模上,目前中國藥品:器械市場規模的比例接近3:1,與全球約1:1的比例相去甚遠。在以藥養醫模式系統化改革以后,藥品占比下滑、器械占比上升的趨勢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
▲美股10年十倍醫療器械股(來自:雪球玉泉老和山下)
器械潛力股的篩選方法
第一步,鎖定范圍;
第二步,甄別企業。
1
鎖定范圍:50億——450億
第一,十倍的增長空間意味著起始市值不能太高,全球最大的器械公司美敦力差不多9000億市值,對應到中國未來也許能出個4500億的器械公司,對應的起始市值也就是450億。產品上來說:器械的產品屬性有點類似精密制造的范疇,對于已經成型的產品和使用場景,研發人員并不需要做太多的創新,更多的工作是不斷打磨質量和產品的迭代升級;
銷售上來說:多年來積累的銷售渠道更加是核心資源,這對初創公司來說,是壓倒性優勢。
由此可知,行業龍頭在產品上的經驗和優勢是不斷累積的,不會輕易被后來者趕超。所以,已有體系和規模優勢的公司(50億以上),大概率會在往后的發展中持續進化。
因此,根據A股器械上市公司市值來區分的話,可以將50億作為一個門檻,50億以下市值的器械公司要么不是龍頭,要么是低端產品領域的龍頭,不納入潛力股的首要篩選范圍。
2
甄別企業:優先篩選細分龍頭
市值范圍確定好了,那么如何在這當中快速鎖定標的?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可以在已經證明了自身能力的細分領域老大或者老二中確定。
▲ 國內醫療器械各細分賽道概覽(來自:雪球玉泉老和山下)
第一類:縱向標的——即專注于單個賽道的公司;
第二類:橫向標的——即已經跨了多個領域的公司。
縱向標的:苦練內功,專注細分賽道
?
以二代測序儀的鼻祖Solexa為例,從1998年開始專注于可逆測序技術,2007被Illumina以6億美元收購,始終深耕測序領域,至今仍是全球測序儀占比最高的公司。
體外診斷的安圖生物、萬孚生物
骨科的大博醫療、凱利泰、愛康醫療、春立醫療
血管介入的心脈醫療
微創外科的南微醫學
血液凈化的健帆生物
跨賽道擴張
全球化擴張
1
跨賽道擴張:本領域的橫向拓展
拿醫療影像舉例,該領域國內預計有6000-8000億級規模,看起來前景非常可觀,那會不會單獨產生千億市值的巨頭?具體來看,
超聲是發展最好的賽道,上市公司就有邁瑞、開立、祥生三家;
DR因為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國內已經是紅海一片;
MRI和CT兩類大放設備則面臨相同的處境:低端市場已成紅海,國產廠家競爭激烈,中高端市場仍是以GPS為代表的進口品牌所主導。
2016年,布局第三方影像服務萬里云;
2017年,聯合并購意大利百勝進入超聲領域。
2
全球化擴張:用開創性產品贏得全球市場
關于全球化擴張的邏輯,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美股那8支十倍器械股,清一色都是專注于某條賽道,顯然這些公司是通過全球化這條路徑實現了千億市值。天時:介入瓣膜行業在全球21世紀才逐漸發展起來,這給了國內企業極佳的學習時機,也使國內企業和世界頂尖的技術代差小,具備全球化競爭的潛力;
地利:目前為止,國外介入瓣膜尚未進入中國市場,啟明醫療作為中國最早吃螃蟹的介入瓣膜龍頭,享受了國內市場一片空白沒有進口產品壓制的巨大紅利。
橫向標的:修筑城墻,并購拓寬賽道
邁瑞和樂普由于起始市值較高,顯然已不在潛力股之列;
威高市值也不低,加上核心的大輸液業務屬于低值耗材,所以市值再難有較大突破。
2018年2月,其與云鋒基金共同出資約15億港元收購意大利醫械公司LivaNova旗下心律管理業務(CRM)品牌索林(Sorin),主要包括起搏器、除顫器、心臟再同步裝置。
2020年1月,完成對美國Wright公司的OrthoRecon關節重建業務及其相關資產的收購,交易總金額約18億元,是國內醫療器械史上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項目。
這些大手筆、前瞻性的布局規劃,已使微創成為國內心腦血管介入當之無愧的老大哥,旗下冠脈支架、心脈的外周支架、心通的介入瓣膜、神通的腦血管介入等都處于第一梯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的成長性與優秀的投資人息息相關,
投資人專研行業,挑出潛力股,投入資金,給予支持;
企業獲得資金,在市場上打拼成長,獲得增量,反哺投資人。
二者你來我往,相輔相成。
因此,我們不能片面地抱怨市場上缺乏優秀標的,而是要給優秀企業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減少投機,保持專注,靜待花開。
參考文章:談談我對“十倍”醫療器械股的選擇-----雪球(玉泉老和山下)